中国电力新闻网 :筑“孟”家园 古丝路焕发新活力——解读中国电建一带一路的“孟加拉模式”

发布人:张翠翠 发布时间:2018-10-13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它是“一带一路”倡议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沿线的重要国家,集陆路、海路和空中通道于一体。曾经,郑和下西洋途经此地,古丝绸之路也经由缅甸抵达此处——孟加拉国。

 

      在这里,“一带一路”是串起“中国梦”与“孟加拉梦”的桥梁。

 

      近年来,通过为重点国别、行业、区域和流域提供系统规划和综合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全产业链集成、全生命周期覆盖的核心优势,中国电力建设集团(简称“中国电建”)“规划先行、高端切入”的市场操作模式,在孟加拉这个重要国别和核心市场得到了较好实践。

      传统市场缔造丝路复兴工程

 

      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一个人口高达2000万、供水覆盖率为60%的城市,却仅有一个40年前建设的、能力与现状不相匹配的污水处理厂。

 

      2018年8月19日,在南亚地区单体最大的污水处理项目——达卡达舍尔甘地污水处理项目开工仪式现场,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的主旨演讲激情澎湃:“达舍尔甘地污水处理项目有助于改善达卡地区水质,提高民众生活质量,有利于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孟中两国的合作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中国是我们实现梦想道路上可信赖的伙伴。”

 

      据悉,孟加拉是我国在南亚对外承包工程的传统市场。2016年10月,中孟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开展“一带一路”倡议下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至此,孟加拉国成为南亚地区首个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

 

      “‘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合作共赢的新时代。我们同沿线国家分享经验和成果,共同发展、共建繁荣。”中国电建欧亚区域总部总经理熊立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电建在欧亚区域63个国家有在建和投资项目,其中39个国家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上。在欧亚区域业务布局上,南亚占比达到近70%。

  

      近年来,孟国内经济不断增长,人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潜力巨大,市场容量大,逐渐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黄金地段”,加之中孟两国文化相似性强,正在不断吸引着中国的投资。

  

      服务“一带一路”国家能源电力及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电建紧跟“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实践,也是中国电建国际业务的坚定选择。

  

      据悉,目前,中国电建在孟加拉国已完工项目10个,在建和筹建项目达到13个,共有17家成员企业参与到孟加拉国的市场开发,从规划设计、项目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达卡污水处理项目,从前期水厂的位置、规模、处理工艺和污泥处理等方面,中国电建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解决方案。该项目设计日污水处理量为50万立方米,规划将与达卡市2035年污水处理需求相匹配。项目建成投产后,不仅极大改善孟当地的民生状况,也将显著提升中国电建在世界水务建设领域的地位和影响。”熊立新表示。

  

      作为在孟加拉国规模最大的中国企业,中国电建自1997年进入孟加拉市场以来,以总承包和参股投资模式,陆续承建了在孟当地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项目和重大项目,成为孟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要力量。

 

      孟加拉,对外承包工程的传统市场,如今,正在焕发丝路新的活力。“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中国电建在孟加拉实施的电力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民心工程,无疑是践行这一理念的良好典范。

 

      中国电建承建的孟加拉帕德玛大桥河道整治项目中使用了世界最先进的挖泥船。中国电建国际公司供图

      属地化释放国际发展新活力

 

      近年来,属地化管理已成为海外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电建欧亚区域总部副总经理潘登宇认为,寻求属地化与本土化的同步发展,融入当地,扎根孟加拉,是贯彻中国电建全球化发展、夯实属地化建设坚定不移的理念。

 

      两年前,中国电建在全球设立了六大区域总部,开启了属地化建设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两年来,六大区域总部运转正常,国际化和本土化职员雇佣数额增加,项目当地团队能力显著提升,一些成员企业在属地化建设和市场深度开发方面实现突破。

  

      中国电建孟加拉国代表处的设立,是中国电建在孟当地加强属地化建设和产能、资本迈出的重要一步。该代表处由中国电建17家成员企业组成,负责共同开发和运营孟当地市场,管控协调统一。同时,帮助孟加拉国引入标准,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创新投融资模式,秉承绿色创新发展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在中国电建福建院国际公司副总经理方建看来,这种联合营销模式,发挥了中国电建全产业链集成的优势,成员企业涉及各个专业领域,几乎覆盖市场所有需求,有利于集中优势走出去。

  

      走进达舍尔甘地污水处理项目现场,一派干净、整洁的景象,从中国漂洋过海而来的重型工程车排列有序、蓄势待发,桩基打桩声正节奏有力、周而复始地阵阵传来。

  

      据该项目经理、中国电建成都院建设分公司副总经理鞠其凤介绍,达舍尔甘地污水处理项目使用中国政府援外优惠贷款,采用设计、采购、施工加1年运维的经营模式,同时运用中国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和设备,引入中国技术标准。

  

      记者从项目施工经理米家立和项目总工刘巧林处获悉,该项目首次引进中国沉管灌注打桩技术,不仅省时、提效,也更加经济环保。初步预测,比普通打桩模式可节省成本30%~40%。应用的清华大学专利淤泥回转窑焚烧技术,热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可实现淤泥无害化减量,在孟国内也属领先工艺。

  

      达卡的另一边,波光粼粼的帕德玛河上,记者近距离感受到了从荷兰引进的、迄今世界最先进的挖泥船的庄严气势。

  

      据帕德玛大桥河道整治项目经理孙旭亮介绍,该项目从一开始就面临质量标准要求极高、施工工艺没有先例可循、当地资源供应短缺、作业区域点多面广、人力资源不足等严峻形势。

  

      “边坡开挖标准高于世界通用规范,并且没有经验可循,我们将设计咨询工程师请到施工现场,在船上吃住一周,白天施工作业,晚上比对数据,逐步调整,随后经过三个月的摸索,最终做到了开挖精度满足设计规范。”项目副经理周林告诉记者。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帕德玛大桥河道整治项目填补了大型绞吸式挖泥船高精度边坡开挖施工工艺的空白,也开创了土工袋抛填、多波塑测量等多种国内首例或顶尖水平工艺的先河。

  

      潘登宇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电建派驻孟加拉国员工在300人左右,在施工高峰期,当地雇员可达5000余人。他们分布在管理、施工、服务等各个岗位,不仅拉动了当地就业、提高了人员本土化率,同时也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员。

  

      孟加拉小伙Sumon Hussain,在中国电建孟加拉国代表处工作了近三年时间。在交谈中,记者获悉,他每天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综合计划、进度计划的编制以及综合事务协调、管理工作。他告诉记者,在这几年的工作中,他的管理能力和项目统筹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中国电建在当地是一家规模和影响力都非常大的企业,朋友们都很羡慕我在这里工作。”Sumon Hussain笑着说。

  

      中国电建在孟加拉国属地化工作的推进,正在催生当地市场新的发展活力。

 

      “金色孟加拉”搭建梦想桥梁

 

      从达舍尔甘地污水处理项目部,沿着一条只能步行通过的乡间小道,大约走上40分钟,来到达舍尔甘地村Hazera Begum小学。两间教室,全为土房结构,几乎没有像样的教学设施和工具。

  

      记者得知,项目部人员在入驻现场后,主动与当地政府和学校联系,不定期捐赠办学设备、学习用品、生活物资,修缮校舍,并多次参加学校活动,进行互联互动。

  

      2018年2月5日,中国传统佳节到来之际,Hazera Begum小学校园内欢声笑语不断,一次温馨的捐赠活动正在火热举行。在这里,中国电建“践行‘一带一路’,筑‘孟’美丽家园”的美好愿景正在成为现实。而这,也仅仅是中国电建在孟践行央企责任的一个缩影。

  

      在做好项目履约工作的前提下,中国电建在孟项目部积极融入当地社会生活,他们主动为周边村庄的村民修缮道路、参与当地抢险救灾、与当地贫苦群众共同欢庆宰牲节、参与当地慈善活动等,获得了当地政府、业主及民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2018年8月16日,中国电建欧亚区域孟加拉国党工委成立,作为中国电建在海外较早成立的党支部机构,为当地工程项目的合规经营和更好践行社会责任提供了强劲的支撑和保障。“海外党建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考,我们一直在探索和积累,通过开展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履行社会责任、组织‘讲好电建故事,树立电建品牌’,来塑造企业文化,提炼核心理念,打造企业凝聚力。”中国电建孟加拉国国别联合党工委书记王建如是说。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收获早期成果,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全球化依然是时代的主题。“三步走”全球化战略是中国电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电建全面推动改革创新,适应国际市场更趋激烈的竞争环境、整合国际人才和骨干力量、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