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访WIPO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
发布人:申 菲 发布时间:2019-01-03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编者按】为第一时间向读者介绍全球知识产权发展趋势、最新实践和研究成果,分享各国最佳案例,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国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本报即日起同WIPO官方杂志WIPO Magazine开展合作,不定期推出相关文章,并同步刊登重要文章。本期摘编WIPO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Francis Gurry)博士关于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的专访文章,以飨读者。
——WIPO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访谈
问:您如何描述人工智能的影响?
答:人工智能作为新的数字疆界,将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将带来巨大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变化,改变人们生产和分配商品及服务的模式,也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问:人工智能技术将对创新创造产生什么影响?
答:现在得出结论还为时过早,但很明显人工智能将影响到传统的知识产权概念。商业化的人工智能创作音乐或人工智能创造发明并不遥远,这将颠覆“作曲家”“作者”和“发明家”等概念——尽管怎样颠覆尚不明朗。
知识产权制度的基本目标是鼓励新技术和创造性工作,并为发明创造提供可持续的经济基础。从纯经济角度来看,如果不考虑精神权利,我们没有理由不运用知识产权来奖励人工智能产生的发明或创造。但这还需要更多的考量,答案尚未可知.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使用也将改变专利、外观设计、文学和艺术作品等固有的知识产权概念。这种改变已经悄然而至,但这不仅仅是人工智能带来的结果,也是数字经济的结果。例如,生命科学产生了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具有重要价值但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发明。因此,我们需要弄明白与之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社会上已经对此形成强烈的观点。例如,科学、数据和出版界的“开放”运动倾向于认为,不应当对数据施加所有权的类别。这种观点认为,由于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应供免费使用,推动开发人工智能和其他应用程序。
但是,与当前经济背景同等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建立了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制度,以便为新知识的创造提供激励并确保公平竞争。
这两种方法需要相互妥协,并在两方面的需求之间划清界限:一方面要保证数据通道开放,数据可以流动;另一方面要关闭数据通道,确保针对创造新知识的激励措施能够到位。
数据和算法引发了许多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基本问题。例如,如何针对不断演进的算法创设知识产权,由于算法不断演进,以至于对某一算法提交专利申请后仅一年,这一算法已不再是最新颖的发明,这是必须解决的新挑战。
问:这是否意味着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变得无关紧要?
答:统计数据显示,知识产权需求在世界各地仍然高于经济增长率。在我们看来,知识产权制度当然不会过时。对它的使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但是新的挑战正在出现,其结果可能是让知识产权制度更加完善,而不是颠覆现有制度。
问:众所周知,创作者在数字环境中很难捕捉到自己作品的价值。新的数字化浪潮会加剧这个问题吗?
答:人工智能可能确实让创作者难以捕捉他们作品的价值。但是,如果你以人工智能产生的音乐为例,在这个过程中的某个节点,作曲家——无论是莫扎特、贝多芬还是现代音乐家——所创音乐的数字化表达都将被输入到人工智能算法中。问题是,我们在什么阶段将价值归因于数据的人类来源?迄今还没有这个问题的答案。
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政策层出不穷,涉及对数据安全和完整,数据和人工智能对市场、国家安全、劳动力和所有权的影响等。毫无疑问,新的研究类别也将出现。
问:为什么人工智能受到WIPO和全球知识产权界的高度关注?
答:在知识产权制度中推动人工智能的使用主要有3个因素。首先是数量因素。截至2016年的数据显示,当年全球共提交了约310万件专利申请,约700万件商标注册申请和96.3万件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现有审查人力资源无法承载这一迅速增长的申请量。例如,在商标和外观设计领域,无论是知识产权局还是法院,对商标的显著性和外观设计的创造性进行审查或判定,都要通过参考此前的商标和外观设计制度来作出决定。每年全球都会收到数百万件商标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很难通过人工筛选以确定某个商标或外观设计专利是否可以获权。
这就是WIPO开发人工智能商标图形检索工具的原因。该工具已嵌入WIPO全球品牌数据库,可以迅速地提供准确的结果。
在知识产权管理中使用人工智能的主要因素是知识产权数量庞大。当然,质量和成本这两个因素也同样重要。随着全球对知识产权的需求不断增加,人工智能工具使我们能够提升检索质量并降低管理成本。
问:您对使用人工智能改善知识产权管理有何看法?
答:人工智能系统将在未来的知识产权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考虑到人工智能系统运行需要搜集整理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我们需要鼓励资源共享。我希望,在部署未来人工智能系统时,国际知识产权界能够共同努力,以更经济的方式实现高水平互动。
截至目前,WIPO的方法是利用成员国和其他合作伙伴提供的培训数据来开发人工智能应用程序。作为回报,我们与这些合作伙伴共享基于这些数据新开发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例如,WIPO开发了一种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神经机器翻译工具,它被称为WIPO Translate。目前,我们与世界各地的14个政府间组织和多个专利局共享此工具。由于该系统依赖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可用性,因此,所有合作方都可以从中受益,并可以提供数据来改进该系统。
问:可以说,WIPO是开发知识产权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的领导者。贵组织是否正在探索在其他领域使用人工智能应用程序?
答:WIPO正在继续开发和完善WIPO Translate和商标图形检索工具,这是该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对专利以及商标申请中的商品和服务进行自动分类,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另一大领域。今年5月,WIPO与日内瓦大学的人工智能专家合作,利用神经网络技术为国际专利分类(IPC)体系启动了一种专利自动分类工具。这种被称为IPCCAT-neural的新工具将通过每年更新的专利信息进行再分类,将帮助专利审查员更轻松地检索现有技术。
我们还在不断探索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尤其是为WIPO客户的服务活动部署智能机器应答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工具将成为客户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不断增加的查询需求。当然,除此以外,还有其他领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应用程序来提高知识产权管理的效率和稳定性。
问:区块链技术在知识产权管理中是否可以发挥作用?
答:尽管区块链技术令人感到振奋,但我认为它不会取代国家或公共机构授予知识产权的基本职能。与有形产权不同的是,知识产权必须由政府机构授权。我认为区块链技术无法取代专利局确定某件专利是否可以授权的基本职能。当然,在登记与现有知识产权相关的交易方面,例如,区块链在知识产权的使用和交易等方面存在可观的应用前景。
问:您如何看待全球知识产权界对人工智能的运用?
答:人工智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运用现在还属于早期阶段。尽管如此,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知识产权局对人工智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这是有效提高知识产权审查效率、提升质量和控制成本的一个契机,并将成为未来几个月甚至几年知识产权业界关注的焦点。
问:各国知识产权局在广泛部署人工智能系统时面临哪些障碍?
答:人工智能的应用是各国知识产权局面临的主要挑战。虽然人工智能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但直到最近它才成为一种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由于具备所需专业素养的人员数量非常有限,因此,在系统内发展人工智能面临挑战,尤其要面对来自私营企业的竞争。
规模较小的知识产权局也面临一些挑战。人工智能系统依赖于知识产权数量的积累,而规模较小的知识产权局显然获取的数量也较少。这意味着,数量因素迫使有实力的知识产权局开发和部署人工智能应用程序,而实力较弱的知识产权局则没有这种迫切性,尽管如此,知识产权数量在知识产权界是被普遍接受的准则。
问: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中人工智能,具体政策层面有哪些挑战?WIPO如何解决这些挑战?
答:今年,WIPO启动了关于知识产权问题的国际讨论,特别是围绕人工智能在知识产权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知识产权是一种全球现象;技术也具有全球性的特点,与之相关的专利数据也是如此。由于专利很少涉及单一的司法管辖区,这就是我们需要全球解决方案来确保功能互通的原因。
问:在人工智能的世界中,多边主义是否能发挥作用?
答:可以。首先,实现全球知识产权制度的功能互通需要多边合作。其次,知识产权制度的职能之一是确保公平竞争。制定多边准则是确保这一目标实现的有效方式。而且,由于知识产权今后将成为竞争的核心要素,因此,强有力的多边合作至关重要。第三个原因是技术不断发展,并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这一方面,多边主义是支持能力建设和各方共享的重要的机制,可以确保各方存在的技术差距不会加剧。
问:WIPO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后续计划是什么?
答:我们将继续推进合作,在知识产权管理中开发和部署人工智能应用程序。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就人工智能时代如何优化知识产权法律和政策开展国际范围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