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法律人才交流项目研修班在沪开班
发布人:郭晓娟 发布时间:2019-05-23 来源:央广网
“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法律人才交流项目研修班”开班仪式昨天(22日)上午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鸣起,外交部拉美司参赞丁山,上海市法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何品伟,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智利驻上海总领事伊格纳西奥·孔查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阿根廷驻上海总领事奥帕罗,古巴驻上海总领事内斯托尔·托雷斯·奥利韦拉,巴西驻上海领事潘鑫,厄瓜多尔驻上海副领事毛里西奥·米兰达·查韦斯等嘉宾以及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14个国家的20名学员和上财法学院师生代表出席参会。
据介绍,2007年中国法学会倡议设立“中国-拉美法律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成为中国-拉美法学法律界的长效交流机制和合作平台,被写入《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同时被纳入“中国-拉共体”论坛框架。本次“中国-拉美法律人才交流项目研修班” 旨在落实《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和中国-拉共体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精神,加强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法学法律界的交流与对话,宣介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民主法治建设新成就,推进中拉经贸领域法律领域的务实交流与合作。
“2018年中拉贸易额达3074亿美元,同比增长18.9%。中国是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也是巴西、智利、秘鲁、乌拉圭等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企业在拉美设立的境外企业超过2200多家,在当地累积创造了180万个就业岗位。去年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共有来自21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301家企业参展,总成交额16.4亿美元。”丁山首先用一连串数字表明,近年来中拉各领域的友好合作可谓成果丰硕。
在丁山看来,中拉关系长期快速健康发展的奥秘在于“三个坚持”,一是双方始终坚持平等相待、互尊互信,这是中拉关系的本质特征;二是始终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是中拉合作的最亮底色;三是始终坚持交流互鉴、美美与共,这是中拉友好的深刻内涵。他指出,中拉共建“一带一路"顺应双方需要,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当前,中拉关系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本次研修班的举办有助于拉美学员进一步加强对中国法律的了解,恰逢其时。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张鸣起指出,法治文明也是如此。加强中拉法学法律界的交流,加强法治互信,凝聚法治共识,进而加深对彼此法律制度和发展道路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对加强中拉规则联通和协调对接,完善中拉法治保障体系,深化中拉法治交流与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带一路”的深耕细作及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创新、开放、绿色、廉洁、机会公平、服务人民等关键词中,而这些关键词的实现与法治的保障密不可分。只有中拉共同努力,重视法治,推动法治合作,构建稳定、公平、透明的规则和治理框架,才能保证“一带一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实现预期目标。
智利驻上海总领事伊格纳西奥·孔查在会上表示,智利与中国自1970年建交以来,在外交、经贸等领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在贸易、教育、环境、科技、投资、旅游等多项领域存在广阔合作空间。“一带一路”建设和长城的修建一样都是千年大计,不同的是,长城是为了抵御外敌,而“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为了分割世界,而是为了融合世界、广交朋友。智利对于未来与中国在共同兴趣领域的合作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