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黑科技”推动数字化转型【中国金融家】

发布人:时晓静 发布时间:2018-08-22

       有人说,当今层出不穷的“黑科技”会炫酷得让你开始怀疑人生。在银行业,“黑科技”正在成为金融创新的“神助攻”。那么,探索技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见证不可能变可能,您准备好了吗?记者近日就从中国银行了解到,以科技引领推动数字化转型的他们,充分发挥“黑科技”的作用,积极创新应用云计算、区块链、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客户体验。

 

       4月19日,中国银行举行“中银慧投产品发布会”。

 

       打造数字化银行

 

       中国银行董事长陈四清在该行2017年度业绩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银行建设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将坚持科技引领,打造场景生态丰富、线上线下协同、用户体验极致,产品创新灵活、运营管理高效、风险控制智能的数字化银行。”

 

       “我们深刻认识到,一家银行,要打造发展优势、突破发展瓶颈,关键要靠科技引领,把科技元素注入全流程、全领域。中国银行把科技引领、数字化发展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作为业务与科技深度融合、涉及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工程。”中国银行副行长任德奇在会上进一步谈到了打造数字化银行的四点措施:

 

       一是建设全球一流的手机银行。坚持“移动优先”,将手机银行打造为全球一流、同业领先的集团综合金融移动门户,让客户一机在手、走遍全球,一机在手、共享所有,实现手机银行客户体验、业务功能及智能化水平领先主要同业。

 

       二是加强基础技术研发与平台建设。打造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三大基础技术平台,筑牢数字化发展基石,为业务与经营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生态化奠定坚实基础,深化在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物联网、量子通信等四大方向的新兴技术研究。

 

       三是加强智能产品和场景生态建设。全面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识别等新技术,建设智能渠道、智能客户管理、智能投顾、智能消费金融、智能运营和智能风控等六大产品体系。任德奇介绍,在场景生态建设方面,中国银行将聚焦全球化与综合化优势,通过自建场景、融入场景、整合场景,打造高频高黏性的泛金融场景平台,全面提升客户体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四是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与保障。任德奇透露,中国银行将确保每年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不少于上年度集团营业收入的1%,同时要在3-5年内将集团内科技背景人才占比提升到10%,重点培养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客户体验师、互联网安全专家等数字化人才。

 

       “中国银行的科技引领,基本上三年要见成效,五年要形成势,让这种大势不可阻挡。”陈四清强调,“科技金融也好,互联网金融也好,金融科技也好,不是那种‘独角兽’的专利品,传统银行一定会在科技领域里打一个大的翻身仗。”

 

       打造综合金融移动门户

 

       陈四清提出:“要把手机银行打造成中银集团的综合金融移动门户。”据了解,中国银行以打造具有中行特色的“E中银”品牌为目标,以“互联网+”推动获客、活客,以“移动优先、数据洞察、场景融合、智能金融”为核心发展策略,以手机银行为核心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持续探索场景融合、延伸服务触点,加强技术应用、形成面向未来的智能服务能力,不断创新支付、融资、资管、交易等网络金融产品,着力打通境内境外、线上线下,全方位满足客户各类金融及非金融需求。2018年2月,中国银行依托集团服务优势,以解决客户金融服务痛点为出发点,创新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生物识别等新技术,推出了全新手机银行服务,打造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技术先进、个性定制的一站式线上金融服务。

 

       其中,全球服务和跨境业务是重要特色之一。中国银行手机银行依托集团全球服务优势,创新场景化服务模式,打造了一站式跨境金融专区。中国银行在业内率先推出个人外币现钞预约服务,打通线上线下业务流程,便利客户兑换外币;支持GPI“中银智汇”全球汇款,最快2分钟到账,汇款全流程实时掌握;创新开发全球账户管理服务,统一管理31家海内外中国银行账户;首批上线跨境二维码支付功能,支持超过70个国家及地区的签证在线申请……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产品创新中,“黑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技术使用方面,中国银行引入了腾讯在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方面技术,研发全新事中监控系统,主动实时监控,实现全流程、全业务和全渠道的业务风险管控,有效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同时,创新应用区块链、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为客户打造更加安全、快速、方便的功能使用体验。在客户体验方面,中国银行手机银行采用简洁、清新的设计风格,从细节入手提升服务体验,创新可视化、场景化功能界面,为客户提供首页定制、精准产品推送、金融日历、智能消息提醒等便捷、精准的专属移动金融服务,实现了手机银行“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推进网点智能化建设

 

       近年来,中国银行持续将推进网点智能化建设作为战略重点,投产并推广智能柜台,深度优化业务流程,通过科技元素使物理网点注入了科技含量,形成了便捷高效、特色鲜明、科技感足、时代感强的智能化服务格局,营造了耳目一新的客户体验和感受。

 

       继2016年智能柜台在深圳分行试点成功,2017年中国银行启动全国推广,年内完成了境内36家一级分行全覆盖,投产网点8526家,网点覆盖率达到80%。中国银行智能网点迭代升级不断加快,智能柜台也延续了小步快跑、敏捷升级的建设模式,2017年总计迭代12次,平均每月升级1次,聚焦客户到店最集中的金融服务诉求,累计投产了29大类、73子类场景,智能服务广度和深度明显拓展。全年通过智能柜台累计发放借记卡755万张,开通手机银行731万户、网上银行613万户。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在中国银行全国5000余家网点投入使用,通过提取和比对面部的关键特征值,加强对客户身份真实性的刚性控制,最大程度减少冒名开户风险。后续人脸识别还将应用于更多业务场景和环节中,实现“刷脸逛中行”。

 

       在网点智能化建设中,中国银行积极融入自身经营特色,营造了“特色化+智能化”相得益彰、叠加放大的良性互动局面。中国银行将全球服务理念贯穿于智能化建设的全过程,彰显了国际化特色:在服务方面,办理外币兑换业务253万笔,交易金额708亿人民币;在客户方面,首家支持港澳台非居民客户在智能渠道办理业务,后续还将覆盖持护照的非居民客户;在产品方面,积极发挥中行首家推出跨境汇款新产品GPI的先发优势,第一时间在智能柜台推出,2017年总计办理5.3万笔。目前,在中国银行智能柜台办理业务,较人工柜台效率提高了60%以上,基本实现即办即走。这也让中国银行的智能服务将视角对准大众普惠客户,持续践行国有大行的社会责任和时代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