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在发展中做好“六稳”

发布人:申 菲 发布时间:2019-09-06 来源: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精准施策加大力度做好“六稳”工作;确定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的措施,带动有效投资支持补短板扩内需。

        “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涵盖了我国目前经济生活的主要方面。这表明中央在面对挑战日益加大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时,仍然表现出了实现全盘稳定的信心。这种信心来自良好的经济基本面,也受到了精准施策之有效方法的支持。

         虽然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三个月都低于5%,但稳就业仍然排在第一位,这表明中央对民生的高度关切。对千家万户的普通上班族而言,就业状况是自身感受国民经济的最贴身的“尺度”。就业既是经济账,也是社会账、政治账。保障就业状况的良好,既能带来社会的稳定,也能令在职者安心工作,促进经济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稳就业不是简单的“花更多钱雇更多人”的静态思路,而要通过精准施策实现人力资源的质的提高。本次会议决定加大高等职业院校扩招力度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就是这样的思路。

        稳金融的底线要求是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而在此之上的要求仍然是稳步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领域的精准施策,体现为市场的深化改革,特别是今年6月科创板启动以来,上市公司不断增加。另外,通过降低准备金特别是定向降准的政策组合,努力实现实际利率水平的降低、民营企业等融资短板的补足,这是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

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侧重于实体经济层面。

        中国需要以更为市场化的姿态,精准施策,推进外贸出口,既保证数量又提升质量,同时降低关税,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资源;还需要回应企业呼声,做好“放管服”,改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规范政府行为,完善基础设施(包括信息网络),实现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制度型开放转变,激发和提升外资和内资的投资意愿。

        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确定了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使用的措施。基于精准施策的要求,这一措施并不只是简单的政府借钱花钱。其一是强调了不得为房地产等商业化运作输血,而是侧重于补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等方面的短板;二是其不仅细化了投资方向,还以经济社会效益为准,精确化了具体项目选择的标准。

         稳预期,是一个兜底性的要求。预期既包括国家宏观经济部门对经济发展指标有较为稳定的预测,也包括亿万投资者、消费者、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对我国稳中向好总体态势的整体预期不变。

        稳预期说到底是一个信心问题,信心比黄金更宝贵。大家有了对改革开放不动摇的稳定预期,则即便在就业金融贸易投资等具体领域出现阶段性的局部调整,总体的扩大内需仍然可以实现,大局也不会受到影响。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接地气,精准把握民生痛点再予以一一施策。

         “六稳”是一个整体概念,本质上是“守底线、稳增长及提信心”,不可割裂看待。稳就业就是守底线。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手段。提振信心,关键靠稳预期。

        “六稳”也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在字面上不直接体现在上述“六稳”之内的事项,如物价稳定,同样与之相关。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明确提出猪肉的稳价保供工作要求。

        可见,连求“六稳”,是为继续发展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僵化或静止。稳是目标,也是方法,要站稳步伐,冷静观察,沉着应付,谋定而动,精准施策,有所作为,增强后劲,在发展和创新中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