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为发展中国家减贫带来新机遇

发布人:陈嘉彬 发布时间:2019-11-13 来源:南方网讯

         11月9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2019在广州举行。来自国家发改委、中联部、外交部等中央部委和广东省政府、省政协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海丝沿线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智库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海丝沿线国家驻穗总领事、外国驻穗商会、友好国际组织代表共300余人参加论坛。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治理经验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建设‘一带一路’应遵循市场规律、国际通行规则和共享共建原则”“要使教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民众相交相知相亲的纽带”……与会各方展开深入探讨,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行稳致远把脉探路。

         本届论坛由国家“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广东省人民政府指导,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联合主办,设置主旨发言、全体会议与12个平行论坛。

         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原专职副主席林毅夫是首位主旨发言嘉宾。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世界承担责任的表现,将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减贫与脱贫带来新机遇。

         林毅夫指出,二战之后,多边国际发展机构、双边发展机构和民间慈善组织,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不少赠款或低息优惠贷款,但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处于低收入或中等收入阶段。基础设施不足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是限制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进步的最大瓶颈之一。
“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目标。”林毅夫指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助更多发展中国家跳出低收入或中等收入陷阱,推动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这也是中国治理经验对全世界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的重要贡献。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多条经济走廊建设,带来交通、港口、航空、能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项目,与包括印度在内的多国直接相关,有望给沿线带来福祉。”印度人民党前主席司瓦米表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带来基础设施、贸易、人文等各领域的互联互通,对印度等邻国的发展产生正外部性。

         司瓦米期待,中印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他尤其看重信息丝绸之路的价值。他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离不开信息化,携手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对于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意义重大。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任程家财关注“一带一路”建设对全球高等教育格局的影响。他指出,2018年中国累计吸引49.2万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华学习,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占比超60%。

         “通过深化教育国际合作,我们希望把教育交流打造成‘一带一路’沿线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同时,通过留学中国计划扩大中国高等教育的全球吸引力,使教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民众相交相知相亲的重要纽带。”程家财说。
探索推进国际合作新路径新模式

         如何绘制更加精谨细腻的“一带一路”工笔画?“一带一路”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有哪些内涵?

         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主任翟东升阐述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建设思路。“实现世界各区域的硬联通和人类不同思想文明的软联通,同是‘一带一路’的内涵。”他指出,“一带一路”倡议遵循市场规律、国际通行规则和共享共建原则,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欢迎各方参与、优势互补、共享成果、共担风险,获得共同发展。

         “我们既追求建设成果的高质量,也要追求建设过程的高质量。中国有坚定的信心践行承诺。”翟东升表示,共建“一带一路”要求与时俱进,创新求实,不断探索总结推进国际合作的新路径、新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张宇燕表示,要把“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所倡导的理念与举措,放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来认知,把握大变局背景下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新要求,研究如何聚焦重点、深耕细作。

         “一方面,为适应高科技尤其是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崛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积极重视适宜技术与高科技的有机整合,使创新发展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合作构建自己的货币平台。”张宇燕说。

         在亚洲合作对话(ACD)秘书长帕钗看来,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商品和服务的贸易通道,更是信息和技术的交换渠道。他表示,从商业合作和其他角度,亚洲合作对话(ACD)的会员国将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中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信息和技术的交换以及创意与创造力的交流,有利于加快东盟经济整体转向更加平衡和创新驱动型的高质量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