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一带一路”研修班开班,为什么要全球招募选拔学员

发布人:陈嘉彬 发布时间:2019-11-22 来源:新浪新闻

        “一带一路”博物馆管理高级研修班在上海博物馆开班,本次研修班的主题为“‘一带一路’视野下的博物馆发展”,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博物馆高级管理人员共15人参加培训班,其中外籍学员13人。据悉,这批学员是上海博物馆通过全球招募、层层选拔出来的,高级研修班的举办旨在搭建起一个难得的交流学习平台,为未来进一步探索国际视野下博物馆在管理、研究、文物保护、展览、交流和公众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出席开班仪式的有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于秀芬、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德国佩加蒙古代近东博物馆副馆长鲁兹·马丁(Lutz Martin)、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馆长陈威仁、大英博物馆亚洲部研究员汪海伦(Helen Wang)等中外专家学者。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向精心筹办“‘一带一路’博物馆管理高级研修班”的上海博物馆表示衷心感谢,他希望各学员能够以博物馆作为桥梁,搭建各国文化交流的平台,从文化中寻找彼此认同和信任的共通点,促进更有效的合作,以文化认同带动地区和平稳定与经济发展。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于秀芬认为,上海地处“一带一路”的重要交汇点,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之一,“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上海的融入和支撑。我们要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上海博物馆举办这次研修班,恰逢其时,具有特别的意义。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回顾了上海博物馆近年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各项成果,未来还将依托自身对外交往广泛、馆藏资源丰富的优势,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丝路研究与教育的重要平台。

        据策划本届研修班的上博党委书记汤世芬透露,这一项目是上博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创新实践。目前工作设想主要是先建设一个网上“一带一路”博物馆宣传、专业人员交流、沟通联络的平台,加上线下研修、考察、交流,做到信息互通、人员互动,并期待未来建立“一带一路”博物馆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沿线国家博物馆可以在这一工作平台上共商、共建、共享,从而实现“一带一路”国家民心互通、文明互鉴的目标。

        作为本次研修班的主办方,上海博物馆通过全球招募、层层选拔,共有15名学员脱颖而出,其中包括13名来自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斯里兰卡、印度尼西、埃及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籍学员,以及2名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布达拉宫的中国学员。

        开班仪式后,关强副局长和杨志刚馆长分别就“博物馆:‘一带一路’的文化通道”和“打造‘文化中枢’,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上海博物馆的思考与行动”发表主旨演讲。

        杨志刚说,上海是一座因海而兴的城市,上海博物馆本来就具有高度国际化、开放化的优势。“一带一路”带来上海博物馆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新的契机。上博计划在4个方面做一些新的推进,这也是上博主办这样一个博物馆高研班的目的。首先是学术研究,通过研修班的平台,加强“一带一路”的相关研究,加快推进智库建设,开展创新性研究的高水平平台和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第二,文物与展览,加强“一带一路”文物的征集力度,提高展陈水平,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展现文物的鲜活生命。第三,人才培养,引导文化艺术专业技术人员和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投身于“一带一路”文博领域的相关工作,并且积极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文博人才培训方面开展核心工作。第四是教育传播,设计规划一系列“一带一路”主题教育活动,同时加强博物馆的数字化和科技成果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构建面向公众的数字资源共享平台。

        杨志刚总结了这些年上博在落实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展览陈列方面,2015年和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两馆合作的馆藏明清贸易瓷器展;举办了反映陆上丝绸之路历史的贵霜王朝的信仰与艺术的展览;2016年和日本合作举办了醍醐寺艺术珍宝展。佛教的传播对中国而言既是西传的一个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东渡的过程,展览很好地体现了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的侧面;2018年和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合作举办了上海博物馆藏明代艺术珍品展,和乌兹别克斯坦合作举办了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交流展等。在藏品征集方面,这些年积极拓展了“一带一路”相关的藏品。在考古发掘方面,青龙镇遗址的考古发掘,证明了上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与斯里兰卡签署的5年联合考古的合作协议,考古工作对“一带一路”建设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民心相通的作用。

        研修期间,学员将跨越上海、杭州、西安、北京4座城市,实地参观考察包括上海博物馆、福泉山遗址、良渚遗址在内的多家博物馆或考古遗址。通过丰富的课程内容和多元的授课形式,为来自“一带一路”国家不同类型博物馆的同行提供深入交流学习的机会,并向面向公众开放3场讲座。

        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博物馆而言,高级研修班的举办将搭建起一个难得的交流学习平台,让相隔万里的不同文明交流融合,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增进彼此互信、理解和友谊,为未来进一步探索国际视野下博物馆在管理、研究、文物保护、展览、交流和公众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促进民心互通、人员互动,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

        新华社内罗毕5月14日电(记者杨臻)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国际经济学者盖里雄·伊基亚拉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非洲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初期,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非洲国家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伊基亚拉说,“一带一路”项目近年来为非洲国家带来了很多看得见的变化。以肯尼亚为例,肯中合作的标志性项目蒙内铁路,不仅为肯尼亚人民的出行带来了巨大便利,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还为铁路沿线城镇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

        在伊基亚拉看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正在为非洲国家提供质量更好、价格更优、效率更高、贷款方式更灵活的基建和服务项目。从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规模就可以看出,这个具有全球视野的倡议日益受到非洲国家的认可和欢迎。

        伊基亚拉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加快沿线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拒绝零和思维,这有助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他说,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背景下,中国所提倡的合作共赢的理念更显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