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布局新基建③】中国铁建全产业链智能轨道领衔“新基建”

发布人:许斐斐 发布时间:2020-04-22 来源: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激光轮廓检测技术的检测小车,只需一推,便可实时测量排查数值;为大桥安装“千里眼”,在办公室便可实时监测高铁桥梁轨道服役状态……疫情期间,中国铁建所属铁四院系列智能轨道产品各显神通、联合发力,助力商合杭、赣深、长益常等高铁建设项目复工复产,同时也为该院布局“新基建”时代下了“先手棋”。

        作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石、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铁四院一直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打造从设计到运维全产业链的智能轨道系列产品,深入布局“新基建”领域。疫情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更凸显了其紧迫性与重要性。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和视觉测量技术的轨道智能健康监测系统,实现了高铁轨道毫米级变形识别和数据智能采集传输以及智能预警预报。今年3月底,铁四院克服疫情带来的重重困难,已经在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无砟轨道高铁桥梁——商合杭铁路裕溪河特大桥完成安装调试。这套轨道健康监测系统好比“千里眼”,让设计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在武汉总部轨道所的综合监控中心看到实时监控的画面。每当高铁经过裕溪河大桥,轨道状态曲线便会像心电图一样在显示器上律动。监测系统每天自动生成报表,供现场养护部门参考,当监测数据超限时会产生报警,并实时将预警信息发送至养护人员。

        轨道健康监测系统好比“千里眼”,让设计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在武汉总部轨道所的综合监控中心看到实时监控的画面。

        目前,铁四院自主研发的监测系统已经应用于全国高铁轨道监测工点总数的92%,为高铁轨道全寿命周期安全服役保驾护航。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为组长的专家组有如下评价:“本成果为保障高速铁路轨道结构正常服役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火神山”医院建设奇迹的背后,装配式建筑是最大秘密武器。铁四院充分吸收高铁技术优势,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接口和使用需求研发的装配式无砟轨道系统,可应用于地铁一般地段和高等减振地段,轨道重量轻,方便施工运输,有望成为绿色环保轨道交通的“明星产品”。疫情期间,铁四院创新经营,目前与在常州地铁、武汉地铁、郑州地铁等多个项目达成应用意向。

        科技助力。疫情期间,团队共完成科研课题结题6项,申报各类技术标准6项,撰写论文17篇,申请专利24项,软件著作权4项。

       铁四院技术创新加速,基于自动控制、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轨道精调机器人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将于今年5月面世;加快推进时速400公里高铁轨道技术研究;搭建双块式无砟轨道智能运维平台,轨道铺设精度质量有了大幅提升,助力福厦等智能高铁建设;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轨道无线精调手簿,比以往的笔记本电脑操作更轻、更快、精度更高,使轨道精调装备实现了“掌上施工”,即将在赣深高铁、长益常高铁等多个项目推广。

        铁四院市场推广加速。自主研发的CFT轨枕适用于各种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取得20项专利授权(含10项发明专利、3项PCT专利),突破了国外专利制约,为我国高铁“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铁四院还组织召开“郑许市域铁路CFT轨枕销售合同及专利转让合同线上评审会”;梳理合同履约受疫情影响情况,将疫情对合同的影响降至最低。目前,铁四院已与郑许市域、台州市域、温州市域、滁宁城际等6个项目的业主达成合作意向,合同额将近7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