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电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五:华电西藏公司助力脱贫攻坚在小康路上行稳致远

发布人:尹依晨 发布时间:2020-10-22 来源:中国华电

        编者按: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近年来,集团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定点扶贫、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聚焦创新精准帮扶,打出“项目发展、民生设施、特色产业、就业扶贫、教育扶贫、消费扶贫、人才扶贫和‘救急难’工作”组合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华电力量。

        近期,集团公司启动“第三届中国华电扶贫宣传周”,推出“中国华电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报道”,聚焦公司系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生动实践,凝聚公司上下助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为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营造良好氛围。今日刊发《中国华电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五:华电西藏公司助力脱贫攻坚 在小康路上行稳致远》

华电西藏公司助力脱贫攻坚在小康路上行稳致远

        近年来,华电西藏公司在集团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和治边稳藏系列重要论述,在开发清洁能源同时,全力推动脱贫攻坚,扶贫足迹遍布西藏3市4县,累计派出扶贫干部92人次,投入扶贫类资金8.11亿元,实施帮扶项目33个,带领6个村113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为西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聚焦主业主责,项目带动改“穷境”

        在海拔3500米的山南桑日县达古村,30栋藏式风格“独栋别墅”格外醒目。这里的村民不但居有定所、吃穿不愁,还有稳定的经济收入,生活十分惬意。但在几年前,他们还世代居住在雅鲁藏布江边阴暗潮湿的“地窝棚”中,靠着几头牦牛勉强为生。

        变化始于华电在藏水电站建设。近年来,华电西藏公司大力推动西藏清洁能源开发,所属水电站为西藏在建装机最大的内需电源项目,总投资122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57.6亿元,累计纳税1.1亿元。项目建设过程中,公司吸收56台车辆参与工程运输,长期提供300余个用工岗位,群众增收超过6000万元。投资2600万元建设达古移民新村,30户75名村民从低矮潮湿的“地窝棚”搬进宽敞明亮的“藏式独栋别墅”。投资4875万元建设精准扶贫就业楼,已移交30间门面给当地群众经营,每户每年稳定增收2万元,形成了“搬迁—就业—致富”稳定脱贫模式。带动桑日县白堆乡和达古村建档立卡135户338人于2017年全部脱贫。

        达古村村民扎西这几年在电站项目跑运输,挣了钱、买了车、买了房,日子越来越滋润。看到生活的巨大变化,他激动地说,“没想到,我也能成为有房有车的人”。村民们也经常打趣到:“以前村里的姑娘嫁不出去,现在是别人抢着上门当女婿”。如今的达古村村民物质生活大大丰富,正满怀感恩之情迈步在全面小康的大道上。

        2020年6月,响应山南市政府号召,公司从电站施工现场紧急抽调400余人、30多台大型设备,火速驰援山南市多颇章易地扶贫安置点建设,历经10昼夜艰苦奋战,抢通安置点1.6公里“民心路”,让1800余名来自“三岩”片区的贫困群众如期乔迁新居。

        地处海拔4600米的藏北高原尼玛县,年均温度-4℃,冬季最低温度-30℃,氧气含量不足内地60%,风沙天多,瞬时风速可达10级。这里曾是全国少有的“电力孤网”,群众饱受缺电煎熬,2015年冬季停电长达100余天。藏民格旺在县城经营着一家牦牛肉店,因缺电,冰柜无法全天候运转,牛肉经常腐烂,格旺为此深感苦恼。2016年,公司积极承担电力援建任务,垫资2.1亿元,仅用100天时间建成尼玛光伏项目,提前一年为县城9000余名群众送去温暖和光明。格旺用上稳定电的愿望实现了,牦牛肉再不会因缺电而腐烂了,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激发内生动力,产业发展断“穷路”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公司在所驻江达县外冲村、波公村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推动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为群众开辟出一条稳定可持续的致富之道。

        波罗古泽刻版制作技艺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冲村村民泽培是全国仅有的2个传承人之一,村里还有20来个熟悉木刻的工匠。为什么不在这上面下功夫,为村民蹚出一条致富路呢?公司驻村工作队帮助成立了木松民族手工艺公司,申请政府投资535万元、华电捐赠109万元建设木刻车间和配套设施,还多方寻找市场,协调签订总额约4000万元的10年期供货协议,解决了项目可持续发展问题。木刻厂共吸收就业8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9人,2019年群众分红218万元,2020年上半年克服疫情影响实现增收60余万元,木刻产业已经成为昌都市和江达县的脱贫名片。产业发展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还吸引了很多以前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村学习木刻技艺,让木刻这一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弘扬。一谈到这些,泽培就不停地竖起大拇指为华电点赞。

        为支持群众发展黄牛养殖产业,2014年,政府给外冲村发放黄牛26头,但均分散养在村民家中,5年时间黄牛仅增长到36头,经济效益不明显。2019年,公司驻村工作队推动成立阿外奶牛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将黄牛集中养殖,开展奶制品、牛犊销售,不到一年时间黄牛数量就从36头发展到47头,并吸收3名贫困人员就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波公村气候适合核桃树生长,原有核桃苗5万株,具有发展核桃产业基础。公司出资8万元建设核桃苗围栏,联系专家培训种植技术,组织贫困户参与管理。目前核桃苗长势良好,预计3-5年以后每年可创收80万元。

        2019年2月,外冲村、波公村52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顺利脱贫摘帽,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3668元增加到2019年的5500元。

坚持智志同扶,教育帮扶拔“穷根”

        治贫先治愚。公司坚持把教育扶贫放在突出位置,协调项目参建各方招聘西藏籍大中专毕业生61名,长期帮扶9名贫困学生,会同华电金上公司招收4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两后生”实施“三定培养”,为贫困子弟托起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

        索朗央金从小生长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南牧区,家庭生活主要靠卖酥油、奶渣的微薄收入艰难维持。2017年,在亲朋好友资助下,央金好不容易完成了大学学业,可找工作却到处碰壁。在得知华电招聘消息后,她参加了招聘并被顺利录取到水电站工作。央金的命运从此改变,有了稳定工作和不错的收入,她不再需要亲朋好友资助,并且还有能力改善家里生活、供弟弟读书。看到央金的变化,父母乐开了花,坚决要求弟弟也要读书上大学,像姐姐那样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2018年,按照集团公司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安置的“三定培养”部署,公司同华电金上公司一道,面向项目所在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定向招收44名初高中毕业生,送到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实施2年的定向培养,毕业后定向安置到所属电站工作,并负责培养期间的学杂费、生活费、路费等,形成“教育帮扶—就业安置—全家脱贫”一体化长效扶贫新模式。嘎玛欧珠就是这44名“两后生”中的一员。因家境贫困,2015年高中毕业后,嘎玛欧珠就再没有继续读书,到处打零工维持生计。3年的漂泊让他心灰意冷,是华电“三定培养”重新点燃了他的求学激情。经过2年的刻苦学习,嘎玛欧珠等44名阳光少年顺利完成学业,正积极投身电站建设。

        2019年,驻村党支部书记罗太桂主动资助外冲村贫困学生泽仁拉姆从江达县转到四川广安上学,与女儿一起同吃同住在自己家里。2020年,外冲村贫困学生益姆、益拉姐妹俩在中考中双双考出好成绩,分别比控制线高出50分、40分,但两人同时读书的费用却让家人犯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公司及时研究,决定每月资助两姐妹600元生活补助,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2020年西藏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必定实现。华电西藏公司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治边稳藏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以更高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在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中展现华电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