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许启金在委员通道讲的国网故事

发布人:靳翘楚 发布时间:2021-03-08 来源:国家电网

 

        3月7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邀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媒体采访。一位国网员工走上“委员通道”,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宿州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班员许启金在“委员通道”上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就给自己定下目标,一定要干出样子,当一名优秀的电力工人,让工作出色,让人生出彩。国家电网公司有150万名职工,我是其中的一员。我们的工作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电灯、电视、电饭煲、冰箱、空调、洗衣机,咱们老百姓现在过日子已经离不开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离不开电。我们的职责就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虽说电力线路是铁打的,但是它们长期在野外,在雷电、风雨、冰雪等自然灾害面前也会像人一样生病。人生病了就要治疗,电力线路生病了就要检修。我们的工作经常要在铁塔上面检修作业,爬铁塔不像爬楼梯、更不像坐电梯那么舒服,要体能好、技术好才行。在铁塔上检修作业,那些铁部件,冬天摸起来像冰块,夏天摸起来像火炭。

  记得有一年的冬天特别冷,一个人站在野外会冻得发抖,可我要爬上40多米高的铁塔,身上系着安全带,悬在空中,连续4天,用毛巾把一片片闪污的绝缘子擦干净。特别是那狭小的凹槽内,积存的污垢只能用手指一点点地抠掉,手指都破了,钻心地疼,但我仍坚持把绝缘子擦得像家里的碟碗一样干干净净。工作39年来,我完成了1200多项带电业务任务。特别是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就像是在蒸笼里一样,顶着4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连续工作几个小时,那种滋味特别不好受。这样干活虽然辛苦,但是不会影响机关、企业和老百姓用电。每当看到万家灯火,孩子在亮堂堂的电灯下看书写字,工人在机器旁忙碌的身影,我们就感到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1982年,高中毕业的许启金来到安徽宿州供电公司。刚上班时,他不知道杆塔上的导线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那些工器具叫什么名字。通过刻苦学习,不到一年时间,许启金已从“门外汉”成长为熟练工。此后15年里,许启金写了上万张小纸条,用了300多支铅笔做业务笔记。

  2003年,他成为送电线路工高级技师,2005年成为安徽省电力公司首批首席技师,2011年,成为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他带领“启金工作室”创新团队先后研发成果百余项,获得专利88个。

  2016年4月26日,在安徽合肥召开的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许启金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创新工作成效。他35年坚守一线的“钉钉子”精神得到总书记的充分肯定,总书记评价他是“电网方面状元级的技术工人”。

  3月7日下午,许启金接受采访时说:“很荣幸能在委员通道接受媒体采访,内心无比激动和自豪。也非常高兴能够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现一线产业工人、国家电网员工的风采,下一步我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履行好委员职责,把更多的群众心声带到全国两会上。”

  今年两会,许启金带来了“加强碳中和目标下安徽中长期电力安全供应保障”“立足区域协调发展制定更加精准的节能降碳政策”“重视和促进产业工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以及“着力打造劳模创新工作室‘三大新高地’”四份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