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额呈增长态势

发布人:陈嘉彬 发布时间:2021-09-10 来源:封面新闻

        9月8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2021年年会“绿色‘一带一路’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主题论坛在京举办。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合会秘书长、“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简称绿色联盟)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赵英民在会上表示,近年来,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额总体呈增长态势,实施了一批清洁能源项目。

        赵英民介绍了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最新进展。他表示,绿色发展伙伴关系更加紧密。绿色联盟成立2年多来,已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150余家合作伙伴,举办了联盟政策研究专题发布会、“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等对话交流活动,有力推动形成更多国际共识。今年6月,29国在“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期间,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加强在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同时,绿色低碳投资理念更加深入,商务部和生态环境部于今年联合印发《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工作指引》,提出建设绿色基础设施,遵循绿色国际规则等要求。近年来,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额总体呈增长态势,实施了一批清洁能源项目。中国与英国共同发起的《“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已有39家全球大型金融机构签署。

        生态环保支撑服务更加有力。围绕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各方关注的重点议题开展专题研讨和联合研究,发布《“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一带一路”碳市场机制》等研究报告,持续建设“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为“一带一路”项目生态环境管理能力提升提供支撑保障。共建“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在共建国家落地。

        共建国家环保能力不断提升。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培训120多个国家的3000余名环境管理人员和专家学者等。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与35个发展中国家签署40份气候变化合作文件,帮助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包括与塞舌尔、柬埔寨、老挝等国共建低碳示范区,向巴基斯坦、几内亚等国援助应对气候变化相关设备和物资,向埃塞俄比亚捐赠微小卫星,提升监测预报自然灾害,提升适应能力。

        赵英民表示,绿色已成为新时期“一带一路”建设的鲜明主题,为共建国家带来可持续发展新机遇。应把应对气候变化摆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重要位置,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应对气候变化协同,脱碳与减贫协同,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并重,推动共建国家疫后绿色低碳复苏。

        据悉,“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八年来,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理念不断深化,生态文明领域合作成为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内容,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期“一带一路”建设的鲜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