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梁昊光:“一带一路”八周年,下一个发展机遇在哪?

发布人:宗博远 发布时间:2021-09-18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八周年。八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完成夯基垒台、立柱架梁,转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全面推进阶段,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特别是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中国与各国携手抗疫,“一带一路”成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诠释。

        中国与各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定决心始终未变,前景依然广阔。八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未来“一带一路”又将迎来怎样的发展?中国一带一路网近日邀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梁昊光进行解读。

        中国一带一路网:“一带一路”建设八年来取得了哪些成绩?

        梁昊光:八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很多突破性成果。

        第一个突破性是“一带一路”成为了新型全球治理、合作平台,对促进全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全球治理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促进了共建国家间的投资合作、贸易往来,特别是全球抗疫以来取得的一系列健康卫生合作,“一带一路”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个突破的就是八年来,“一带一路”所提倡的多边合作机制对推动新型全球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也都在学习“一带一路”建设的经验。

        第三个突破是“一带一路”建设八年来,中国作为倡导国和引领国,推进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以及创新链的互联互通。疫情以来,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保持贸易运输通道畅通,推动沿线国家复工复产和经济快速重启,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一带一路网:“一带一路”建设在进入第八年时,迎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梁昊光:“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第八个年头,国际政治格局和经济形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这也为“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是随着全球数字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数字贸易蓬勃发展,“数字丝绸之路”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跨境电商、大数据、5G等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一带一路”对外贸易投资正在推动全球产业转移,重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格局和世界经济新秩序,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防疫、复产、复工的过程中,也为中国带来了新的商机。

        三是随着美元信用的下降,人民币国际化的空间不断扩展,为中国金融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市场带来了更多机遇。

        四是公共卫生领域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一个热点领域,目前“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以发展中国家为多,其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和医疗水平相对较弱,公共卫生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将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在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也伴随着诸多挑战,具体体现在经济、政治、环境、治安、公共卫生等各个方面。

        一是疫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世界经济衰退,使得“一带一路”项目进展缓慢,并且少数国家出现了债务违约和还贷困难的情况。

        二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高度警惕,抵制力度有所加强,在国际上制造“一带一路”的负面舆论,为排华反华浪潮推波助澜。

        三是当前各国政局动荡不断出现,国际政治格局和经济秩序充满较高的不确定性,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性灾难仍有可能发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风险也具有长期性与复杂性。

        中国一带一路网:“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应该如何落实“高质量”发展?

        梁昊光:“高质量”主要聚焦在推动未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比如说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这些领域涉及到如何在多边体制下保持权威性、有效性,让更多国家参与。

        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是形成多维立体、畅通高效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体系;二是深入推进政策、规则、标准对接合作,提升软联通水平;三是坚持市场化运作,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民间促进的多元共建格局;四是坚持开展广泛深入、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夯实民意基础;五是兼顾各方关切,不断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六是顺应新发展趋势,建设创新、绿色、健康的“一带一路”。

        落实“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因为在打造全球性供应链和产业链的过程当中,基础设施起到了核心的作用;其次,在软联通方面,需要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加强法律法规间的交流与合作;最后,数字贸易在疫情期间发展迅速,推动了经济增长。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

        中国一带一路网:数字贸易是近期召开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的一大焦点议题,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领域。如何理解打造“数字丝绸之路”?

        梁昊光:数字贸易是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中国的数字贸易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且在中国海量互联网用户的支持下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数字贸易体系。商务部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中国数字贸易增长近50%,疫情发生以来,随着远程医疗、共享平台、协同办公等服务广泛应用,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在未来,数字贸易将进一步发展成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数字丝绸之路”是指通过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网络和信息化建设、深化互联互通来提升沿线的数字贸易发展水平。“数字丝绸之路”是实现国家发展、安全、治理全方位目标的新路径,这一发展进程将为沿线国家的经济、科技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并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共同促进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全球化。在此进程中,沿线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基础以及中国网信产业优势等因素将有助于“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本着“互利”发展理念,丝路基金、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联合中国互联网企业共同为沿线国家提供资金、知识和技术。政府资金和国内大型企业的资本会投入建设中,同时,不同的小型市场通过互联网联接进入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加速了全球范围的贸易流动,有利于在无形、互联的电商系统中,将企业家之间的频繁互动转化为生产力。

        “数字丝绸之路”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是沿线国家的硬件基础设施的制约。大部分沿线的发展中国家的能源、物流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成为其国内建设通信基础设施的主要瓶颈。就非洲地区而言,人均能源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发电装机容量仅占全球不到3%。电力供应紧张、各地发展不均严重制约该地区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使用。

        其次,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差异给基于电商平台的数字贸易带来一定阻力。对“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而言,部分沿线区域企业电子商务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信息知识产权和跨境数据的保护不够也不利于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这一状况对中企参与“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形成了较为严峻的挑战。

        当前,数据贸易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新引擎。我们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共同致力于消除“数字鸿沟”,助推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

        一要推进产业数字化。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加快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推广应用,推动金融、科创、文化、教育、医疗等数字化转型。

        二要服务数字化治理。推广数据管理能力国家标准,建立企业数据管理能力评估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包容审慎的原则,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激发市场创新活力。加强数据和网络安全,全面提升数据服务的能力。

        三要深化开放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落实好G20数字经济部长会议各项成果,积极办好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年系列活动,积极参与金砖国家、中欧多边、双边机制等,为发展数字经济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一带一路网:如何推进“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

        梁昊光:“十四五”时期是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数据全球化已经成为继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之后全球化最新的发展趋势,获取和利用数据的能力日益成为国与国竞争的一个关键指标,数据权已成为继陆权、海权、空权之后的新型权力模式。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差异悬殊。处在领先地位的地区可以充分发挥扩散作用带动区域间数字经济发展,同时加强构建网络安全维护体系,为以后沿线国家间数字经济合作奠定基础。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可以依托周边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注重均衡发展,积极促进专业性人才跨区域交流,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的提出者和引领者,在立足自身发展同时,注重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做长远布局。通过经济交流和援助方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帮助沿线网络基础设施不足并且缺乏自建条件的国家,积极推动数字经济治理框架建立,参照国际多边组织现行的数字经济发展规则和机制,结合沿线国家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普适的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参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改革,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数字丝绸之路”、“丝路电商”高质量发展。我们可以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标准研究制定。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建立多层次的全球数字合作伙伴关系。推动数字经济、互联网等领域持续扩大开放,支持信息化领域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华创新创业。鼓励网信企业加强国际市场拓展合作,持续提升数字技术和数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一带一路网:未来,共建“一带一路”还有哪些重点领域需要聚焦?

        梁昊光:第一,加强“一带一路”智库建设与小语种建设的规划实施,推动民心相通,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平衡沿线国家多元语言利益诉求,以语言相通获取沿线国家理解和认同,将“一带一路”小语种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跨国工程、先导工程、民心工程。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率先取得成果的地方,都是民心相通基础好、政治互信水平高的地区,通过开展文化交流,加强民心民意相通,有助于减少战略误判,从民心上增进政治互信,营造良好的国际政治氛围。

        第二,“硬联通”“软联通”两手都要抓,一方面继续强化能源、交通等传统基建和通信网络等新基建,另一方面有力有序推进国际规则标准“软联通”。从过去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重点的硬联通,更进一步向规则标准的软联通转变,或者说两个并重。将“一带一路”建成绿色之路、减贫之路。加强在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推进国际绿色产能合作,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世界银行有关报告认为,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