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伟大实践: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丨党史中的经济档案

发布人:陈嘉彬 发布时间:2021-10-08 来源:经济日报

        “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2017年10月24日,党的十九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议,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写入党章。这充分体现了中国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建设、坚定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决心和信心。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2014年11月,习近平明确提出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思想。“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伟大实践。

        2013年秋,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2014年6月,习近平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首次正式使用“一带一路”提法,并对丝绸之路精神和“一带一路”建设应该坚持的原则作出系统阐述。“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和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正式提出。

        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也随即展开。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更是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合作平台。

        截至2021年1月,中国与1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从2013年到2020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约9.2万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约1360亿美元,“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热烈响应。

        2018年8月,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要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入精雕细琢的“工笔画”,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造福沿线国家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0年,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达成建设“健康丝绸之路”共识,推动形成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良好势头。2020年,中欧班列开行1.24万列,成为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抗疫的“钢铁驼队”。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不仅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而且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