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国际商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
发布人:竹子俊 发布时间:2021-09-05 来源:CCOIC
9月5日,由中国贸促会主办,中国国际商会、世界资源研究所承办的碳中和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国际商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世界资源研究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尼鲁达(阿尼)·达斯古普塔在开幕式上致辞。
张少刚表示,“双碳”目标是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希望社会各界加强合作,推动碳中和技术创新,坚定不移地促进“双碳”目标实现。中国国际商会新成立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将成为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致辞
李勇在视频致辞中表示,要积极推动工业脱碳创新,充分发挥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的潜力,推进清洁能源转型,开创低碳和气候适应型的世界经济。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致辞
达斯古普塔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服务贸易对疫后绿色复苏有重要作用。中国是全球贸易大国,希望未来通过深化绿色金融投资、积极运用科技创新、加强公私部门合作等方式,引领世界向可持续、低碳经济转型。
世界资源研究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尼鲁达(阿尼)·达斯古普塔致辞
论坛上宣布成立中国国际商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发起单位共40家,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任主席单位,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江苏省苏铁建设集团等3家任副主席单位,三生(中国)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力宇集团、西藏珠峰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等任常务委员单位。
中国国际商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单位授牌
中国国际商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文岗首先对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双碳”目标重在建设、贵在创新、成在持久,企业要将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导向纳入发展规划,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未来,中国交建将继续坚持国际化发展道路,深入融入全球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国际商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文岗发言
论坛上,多位国际组织和工商界代表发言。国际道路运输联盟秘书长翁贝托·德·布雷托表示,中国致力于碳中和的努力引起世界关注,期待中国展现领导力、分享实践、推动创新,共享发展机遇、贡献宝贵经验。
国际道路运输联盟秘书长翁贝托·德·布雷托发言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林晓东表示,企业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打造高性能、低耗能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利用5G等新技术的融合发展,赋能产业和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自身改革并与上下游行业伙伴通力合作,加强产品碳足迹管理,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助力“双碳”目标。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林晓东发言
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表示,面对气候变化及生物多样性丧失带来的挑战,我们既要服务于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也要推动服务业自身低碳转型,将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措施纳入环境、社会、经济等各个维度。为此,世界资源研究所与中国国际商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共同发起“食物与土地利用系统可持续转型倡议”,推动从农业生产到食物消费、供应链上下游各方合力,加速气候变化议程与生多保护协同增效,更快更好地迈向可持续未来。
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发言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国强指出,碳排放约束时代已经来临,1.5℃控温目标将成共识。欧盟推出碳边境调节机制,碳贸易壁垒相关的国际争端日趋激烈,碳中和将给企业造成无形的壁垒,而破解壁垒最好的钥匙则仍在于拥抱碳中和。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自身必须形成系统性的碳中和发展战略,重新构想业务逻辑,优化碳管理,以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国强发言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驻华代表张薇、波士顿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白平、联想集团中国区副总裁姬文林、力宇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王跃峰、江苏省苏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能源事业部总监刘一峰参加论坛专题研讨环节,就碳中和解决方案引领产业革新进行探讨。
专题研讨:碳中和解决方案引领产业革新
王跃峰介绍,煤层气、油田伴生气、化工裂解气、生物质气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直接排放对大气层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科技手段收集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并加以资源化利用,是推动能源转型,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力宇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王跃峰发言
刘一峰表示,未来能源行业将围绕绿色可持续转型、提高绿色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两大方向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在于提高风电、水电、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尤其是生物质能,因其来源广泛、技术成熟、运行稳定,能与风能、光伏发电较好结合,形成多能互补的供电系统,提高能源利用率。
江苏省苏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能源事业部总监刘一峰发言
本次论坛按照碳中和会议标准,购买碳汇指标,达成会议碳中和。
来自中外工商界、商协会、国际组织等超过100名代表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