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埃“一带一路”合作硕果累累
发布人:杨楠 发布时间:2021-11-22 来源:光明日报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埃及积极响应,中埃两国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多点开花,稳步推进,硕果累累。埃及贝尼苏韦夫大学政治学教授纳迪娅·希勒米表示,经过多年耕耘,“一带一路”倡议已经真正融入阿拉伯世界的全方位发展。中国的发展不仅推动本国人民迈向幸福生活,更将造福世界人民。
促进合作项目硬联通
埃及位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埃及也是最早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埃及政府提出的“2030愿景”与“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新行政首都建设、可再生能源建设等发展规划中蕴含着双方共商合作、共享发展的良好机遇。经过多年的辛苦建设,当前,“非洲第一高楼”埃及新行政首都CBD标志塔已实现封顶,“斋月十日城”市郊铁路初具规模,阿拉曼新城高层综合体已经起步。中埃“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一路向前,开花结果。
除了两国政府签署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国民间企业也积极拓宽埃及市场,帮助埃及实现工业化转型。中国拥有资金、技术和发展经验优势,埃及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人口红利,中埃合作建立的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大大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巨石集团、中国西电、安琪酵母、新希望集团、美的、康佳等制造业企业纷纷在埃及投资设厂。以中国在埃及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巨石埃及玻璃纤维项目为例,巨石埃及生产基地2018年8月建成投产,年产能20万吨,累计投资5.8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2500个就业岗位。该项目填补了埃及玻纤行业空白,使埃及成为世界第五大玻璃纤维工业生产和出口国。
近年来,高端技术制造、医疗医药、信息通信和航天等领域成为中埃投资合作的新亮点。2019年10月,福田与埃及启动电动汽车制造合作项目,并交付50辆纯电动公交车。这是中埃新能源客车国产化制造首个合作项目,也是埃及迄今为止最大的纯电动巴士订单。该项目将成为中埃汽车生产合作的典范,为埃及带来新能源技术的工业革命。
增进中埃民心相通
中埃两国的文化交流历程中有着诸多“第一”:埃及是中东和非洲第一个在大学里设立中文系的国家,是第一个在电视台播放中国连续剧的阿拉伯国家,也是非洲第一个中国大陆公民组团出境目的地。
近年来,“欢乐春节”“荷鲁斯杯”中埃武术散打对抗赛、“我的中国故事”阿拉伯语征文大赛、“唱响埃及”华语歌曲大奖赛、全埃中国当代小说青年翻译大赛等活动,成为中埃文化交流的品牌,深受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人的喜爱。“埃及人眼中的中国”“中国文化之旅”等系列研讨会和讲座,长期得到埃及各界关注。2021年,埃及新增了两所孔子学院,汉语进入埃中小学课堂有了重大进展。埃及的四所孔子学院、两个孔子课堂、两所“鲁班工坊”见证了中埃人文交流飞速发展。疫情下,中埃云课堂、云展览、云美食、云演出、云讲座见证了两国民心相通。中埃两大文明交流互鉴步入新时代,中埃友好更加深入人心。
助力两国合作抗疫
中埃在疫苗领域的成功合作,同样生动诠释着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刻内涵,彰显了双方团结抗疫的坚定决心,体现了中埃两国人民间的真挚感情。2020年3月1日晚,当塞西总统特使、埃及卫生和人口部长哈莱博士携防疫物资踏上访华之旅时,开罗萨拉丁城堡、卢克索卡尔纳克神庙和阿斯旺菲莱神庙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地同时打出五星红旗灯光秀,以此表达埃及人民对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坚定支持。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截至目前,中方已累计向埃方援助了4批疫苗,还通过商业采购和本地化生产等方式向埃方交付3350万剂疫苗。埃及还成为非洲第一个同中国合作生产新冠疫苗的国家。这充分证明中国和埃及正携手走在国际抗疫合作的第一方阵,全面展现了中埃双方为全球共同抗击疫情所作的切实努力。
埃及国际合作部长马沙特日前表示,中国是埃及最重要的发展合作伙伴之一。埃方感谢中方长期以来对埃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埃方的无私帮助,这充分体现了两国间的深厚友谊与真挚感情。埃方高度赞赏中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埃及与中国同为人口大国,深刻认识到发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埃方希望更多地向中方学习发展经验,引进先进技术,以推动埃及社会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本报驻开罗记者 肖天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