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造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
发布人:陈嘉彬 发布时间:2021-12-07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面临哪些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在12月4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青年企业家峰会上,中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李吉勤、英国国际发展研究院新兴大国与全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谷靖、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赵磊、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胡必亮、经济学人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刘倩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环节展开研讨。
机遇与挑战并存
八年来,中国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际合作的空间也日益广阔。赵磊认为,虽然经历了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等,但是整体看,“一带一路”建设在过去这些年有序推进、内外统筹、动态调整、节奏感强。
回顾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胡必亮认为,当前形势与前几年相比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利好的是很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经建成落地,正因有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也持续扩容,并且国内“三新一高”布局也已初步形成,能够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形成重要的支撑。同时,也有一些不利因素影响,比如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绿色转型等,不确定性的增加要求“一带一路”建设方案和项目作出优化调整。
胡必亮指出,新形势下,“一带一路”建设也有了新使命,比如助力沿线国家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进一步推进经济全球化,更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转型等。
不过,李吉勤坦言,随着国际环境的日益复杂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共建“一带一路”面临以下风险挑战。一是政治风险增多;二是经济风险积聚;三是安全风险上升。此外,企业本身在国际化经营、创新发展、风险管控、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尚有不足。
根据多年国际工作经验,谷靖认为,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要做“减法”,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做小做精上,加快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促进“双循环”的同时,也能够助力沿线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发展。
刘倩提醒道,中国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既要看到其中的诸多投资机会,也要注意对风险挑战进行科学评估。
以创新谋求突破
“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就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赵磊分析称,一是补足联通短板,提升塑造力。包括规则、标准、机制层面的对接和文化、理念、价值观层面的对接等。二是抓住产业升级窗口期,推动建设健康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等。三是强化共商、共建、共享“三共原则”与第三方市场合作。四是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对标“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六大关键词。“总而言之,政府有了政策对接、战略对接,最终还是要靠企业去践行,‘一带一路’要打造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
结合中建实践,李吉勤认为,企业要提升自身竞争力,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增强风险的防控能力,实现从“走出去”向“走进去”“走上去”的跨越。
具体而言,李吉勤建议,一是坚持绿色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推动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二是坚持创新引领,在拓展合作领域的同时,积极探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创新成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推广应用,打造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强第三方合作,增强产业链整合能力。四是注重品牌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沿线国家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打造精品工程、民心工程,不断提升中国企业的品牌美誉度和全球影响力。
胡必亮强调,要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双循环”密切结合起来,让国外发展和国内发展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两者相得益彰,从而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