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组织与一带一路的多边议程化

发布人:宗博远 发布时间:2022-03-17 来源:光明网

        “一带一路”经历了从倡议到共识、从愿景到行动、从双边到多边的发展过程,被载入联合国、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等重要多边机制的成果文件,得到联合国和许多国际组织领导人的高度评价。“一带一路”倡议的多边议程化是指通过多边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更加规则化、专业化和机制化,并转型和升级为国际发展议程。多边议程化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而国际组织是推动“一带一路”多边议程化的关键所在。

        中国与国际组织合作共建的创新实践

        “一带一路”倡议的多边议程化有利于通过国际组织实现整体推进,争取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把“一带一路”建设成更好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国际公共产品。中国与国际组织合作,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方式,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最佳路径。

        中国与联合国合作共建是“一带一路”多边推进的主要体现,走的是和平与发展之路,对中国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建具有示范意义。“一带一路”建设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项发展事业,目的是打造发展共同体。作为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的一项创新探索,“一带一路”建设有望打造一个国际发展合作、多边发展机制和全球发展治理的新模式。通过发展夯实和平的根基、创造和平的环境,“一带一路”有利于解决和平赤字、推动发展和平、实现持久和平。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和平是前提,发展是手段。

        作为一项创新实践,中国与国际组织共建“一带一路”需要有创新理念、创新动能、创新路径、创新机制和平台。平衡发展、对接发展、包容发展、共同发展的创新理念,既基于中国发展的经验,也契合联合国的发展事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互联互通、以发展促安全、发展伙伴关系的创新动能,是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合作的经验总结,也是当前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的关键所在。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接、与地区发展议程兼容、开展新型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的创新路径,为中国与国际组织共建“一带一路”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创新机制和平台包括用好国际组织资源,大力吸引国际机构入驻,努力推荐中国籍国际职员,积极承接国际会议,以助力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议程是为解决问题而作出的一种程序性安排。与双边议程不同,多边或全球议程往往由国际组织推动,即国际组织通过相关文件把全球性议题和主题转化为国际社会共同行动的正式安排。联合国推动的多边议程具有全球性和权威性,从每年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涉及的议题和联合国文件包含的主题来看,最受关注的是和平与安全、发展、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人权、难民和移民等。这些议题和主题都有相应的议程,通过国际合作和全球行动来推动。在议程的框架下开展国际合作,推动相关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已成为联合国开展全球治理的主要方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可持续发展议程。

        “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可持续发展、开放包容、合作共赢、联动发展等方面的理念高度契合,这是“一带一路”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接发展的基础。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为一项会员国高度认可的发展议程,具有全球性和权威性,对“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提出和推动的一项发展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互联互通为重点,围绕政策、设施、贸易、资金、民心“五通”开展国际合作,是对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强化和补充。“一带一路”倡议的议程化就是通过对接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理念和伦理、目标和指标、战略和机制、项目和活动,从而达成共识、制订规划和采取行动的过程。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需要成为国际共识。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40多个国家签订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说明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比较普遍的认同和支持,但多数发达国家还没有参与共建。另外,与国际组织签订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不多。“一带一路”载入联合国和国际组织的多个决议文件,但国际组织专门就“一带一路”形成决议文件较少。这说明,倡议要成为国际共识,还有许多艰难的工作要做。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需要纳入国际组织的战略规划。与国际组织签订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需要及时评估和总结其实施进展和效果。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内容要通过这些合作文件转化为国际组织的发展战略和工作规划,更好地为国际组织的使命服务。例如,基础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领域和核心内容,也是全球发展的“痛点”。这就需要国际组织统一协调,就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战略规划。

        最后,“一带一路”倡议还需要在国际组织框架下形成行动方案。“一带一路”建设涉及贸易金融、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教育科学、文化旅游等领域,国际组织特别是联合国专门机构在这些专门领域有专业的规则与经验。“一带一路”可以利用国际组织的资源和优势,在专门机构的框架下推进专业化、国际化和规范化。

        对接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发展战略

        除了与联合国和全球性国际组织的对接,大量区域性国际组织也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多边议程化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倡议向世界各个地区开放,但重点是周边的亚太地区,主要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南太平洋等次区域,周边是“一带一路”走向全球的基础。

        中国周边存在众多国际组织,它们不仅是周边地区国际关系的重要行为体和周边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更是推动周边地区一体化的重要力量。中国周边国际组织包括次区域国际组织,如东南亚国家联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上海合作组织等;跨地区国际组织,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中国和周边国家共同参与的新兴多边组织和机制,如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会议和论坛类国际组织,如东亚峰会、博鳌亚洲论坛、亚信会议等;联合国系统的区域办事处,如亚太经社会等。这些周边国际组织具有多样性、不平衡性和创新性等特点。

        周边国际组织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重要的国际组织资源。一方面,“一带一路”与周边国际组织具备对接合作的良好基础,两者存在地理范围上的重合,具有目标和合作原则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周边国际组织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和路径。

        从组织性质和特点、成员规模、中国在其中的地位和影响来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可以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多边化的主要节点机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广泛、合作方式灵活,与“一带一路”有很强的互补性。上海合作组织和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一带一路”国际化的起点,可以成为“一带一路”多边化的示范。同时,“一带一路”在中国周边的多边推动还有可能催生新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此外,我国还需要加强与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非洲联盟、欧洲联盟等不同类型国际组织的对接合作,以便“一带一路”的多边化在多个地区和多个层面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