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积世界发展“九年之蓄”
发布人:付晓涵 发布时间:2022-11-25 来源:今日中国
2022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九周年。九年来,中国始终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如今,在中国与共建国共同努力下,中东沙漠建起了蔬菜农场、中亚多国电力得以改善、非洲大地架起了现代化铁路、太平洋岛国拥有了跨海大桥。“一带一路”作为重要的国际合作平台,为全球范围内的互联互通奠定了基础,为各国应对世界变局下的风险挑战创造了条件,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探索了新的路径。
固本强基:为区域经济发展培育动能
九年来,“一带一路”合作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一带一路”倡议已发展成为沿线国家在复杂挑战中携手共进、实现更广泛区域互联互通的平台。
众所周知,中国是泰国新鲜榴莲的最大出口市场。据泰国驻华大使阿塔育介绍,2021年,泰国出口到中国的榴莲超过80万吨,比2020年增长了82.4%,创下了历史新高。中泰水果贸易背后有一位不得不说的无名英雄——中老铁路。老挝国土狭长,地形崎岖,境内80%为山地和高原。受到地形条件和建设能力限制,老挝公路铁路交通十分不便,严重影响了民众的出行和对外贸易,因此被称为“陆锁国”。2021年12月,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10个月来累计发送旅客739万人次,运输货物851万吨。其中跨境货物154万吨,实现了真正的“客货两旺”。这条首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装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国际铁路,帮助老挝摆脱了“夹缝中求生存”的命运,拉动了周边国家贸易,便利了当地人出行,为实现更广泛的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都在关注中老铁路运行情况。泰国商务部贸易谈判司司长奥拉蒙说,未来几年东南亚地区可能出现从海上贸易向公路和铁路的重大转变。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种以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为目的的经济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和经济体带来希望。得益于共建项目,马尔代夫建起了首座跨海大桥,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有了“出海口”。诚如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图书馆副馆长铁木尔·沙伊梅尔格诺夫所言,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是全新的发展机遇。
披荆斩棘:为世界变局提供应对之道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叠加的当下,中国的“全球安全观”与“一带一路”倡议所构建的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共同作用,使其成为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稳定器。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国际运输一度受限。有“钢铁骆驼”之称的中欧班列肩负起了联通中欧贸易的重任,为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增添动能。截至2022年7月,中欧班列累计向欧洲发运防疫物资1420万件、10.9万吨。欧亚铁路对纾解海运、空运压力作出巨大贡献,2021年约有150万个集装箱通过欧亚铁路往来于中欧130个城市之间,占当年中欧贸易的5%-8%。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为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影响,西方不少舆论认为冲突将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地缘政治后果,中国经中亚、东欧、俄罗斯连接的“一带一路”共建计划可能被迫搁浅。在香港—亚太经合组织贸易政策研究集团执行董事杜大伟看来,“一带一路”不仅不会因俄乌冲突搁置,倡议在全球范围内铺设的庞大贸易网络还为不稳定的世界提供了极其重要的防御。根据路孚特公司“一带一路”倡议数据库统计表明,“一带一路”项目现已包括全球2631个,总价值达3.7万亿美元。
因地制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探索新模式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九年来,中国不仅与共建国家一道,建设了铁路、港口、商业区,还将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带出国门,根据各国各地区不同情况加以活用,以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现在健康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文化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如日方升,“一带一路”已经超越传统经贸合作模式,通过促进规则标准“软联通”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
2022年是蒙内铁路建成通车五周年。五年前,肯尼亚境内运输主要依靠一条因长期延误和故障频出而闻名的“疯子快线”。现在,由中国按照国铁I级标准建设的蒙内铁路,将港口城市蒙巴萨到首都内罗毕的时间缩短至4个小时。对肯尼亚来说,蒙内铁路拉动了当地就业,便利了居民出行,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户的货物积压损耗问题。对当地的长颈鹿、大象等大型动物来说,高达7米的动物通道保证了迁徙畅通,大桥上的隔声屏障降低了列车通过时的噪音,保证动物不受惊扰。乘坐蒙内铁路观看动物迁徙已经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项目。旅居肯尼亚的加拿大博主戴夫·摩尼疯狂点赞蒙内铁路,他表示“蒙内铁路比坐飞机便宜,比开车快,这就是修建这条铁路的意义。火车经过内罗毕国家公园和察沃国家公园,沿途看到动物是非常常见的事情,我们看到了很多大象!”事实上,“一带一路”上,这样的动物走廊还有很多。穿越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依若公路上的动物迁徙走廊和中老铁路沿线的大象通道,都生动体现了人类发展与自然的融合,是倡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探索。
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中国做出的努力获得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中国2022年出台的《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被美国专家誉为“为全球各国海外活动定下可持续发展基调”。在互联网治理方面,中国通过“数字丝绸之路”巩固了网络治理方案推广的成果。意大利国际事务研究所指出,在开展“数字丝绸之路”项目时,中国提倡多边主义和政府间合作,其网络主权概念确实对许多新兴网络大国以及中小型网络参与者具有吸引力。日本《朝日新闻》认为,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愿景所做的努力,激发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参与热情。
授之以渔: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经验
中国高质量打造标志性工程,着力解决东道国发展短板,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令“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2021年,《山海情》描写了20世纪90年代,福建对口帮扶宁夏西海固人民的故事。2022年,中共二十大的党代表通道上,剧中农技专家凌一农的原型林占熺教授讲述了鲜为人知的“国际版山海情”:
距中国一万公里以外的太平洋岛国斐济,8年前对食用蘑菇还有顾虑,现在已经有几百户农民种植蘑菇。比起通过砍伐树木种植蘑菇,以菌草为主料的技术成本低、见效快、更环保。目前,中国菌草技术已经推广到全球100多个国家。据报道,斐济农民库马尔将菌草称为中国带来的“有远见的新产品”;莱索托农民用“10平方米菇场”实现年产1.2吨鲜蘑菇;巴布亚新几内亚前国防部部长把女儿的名字改为“菌草”。第73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埃斯皮诺萨评价,菌草技术项目为实现多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包括消除贫困、清洁能源、性别平等和保护生态多样性等。菌草技术为发展绿色经济树立了榜样,为当地青年创造了绿色就业机会,是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的重要实践。
不仅是经济脱贫、产业脱贫,“一带一路”探索和尝试与有关国家一道进行文化脱贫、技术脱贫。2020年,中国在埃及开设了首家境外鲁班学院,不少埃及学员学成后,从普通工人成长为专业技工,从而提高了收入,改善了生活。2022年10月,乌干达900个村庄在中国企业的帮助下连上了卫星电视信号,当地1.8万户居民家里,2700多所学校和医疗中心都能接收到卫星电视信号。当地人奥格梦黛兴奋地说,“连上卫星信号的好处不仅限于看电视,孩子们还可以远程上课,看视频演示,这对学习很有帮助。大人也可以接收到医疗和商业信息。”当地卫生官员表示,“在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和埃博拉疫情的情况下,卫星电视对我们帮助很大,我们需要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南非伊奇·科维茨家庭基金会题为“2022年非洲青年调查”的民调显示,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非洲年轻人心目中正面影响力最大的国家,“在极少国家参非洲事务的情况下,中国参与了非洲事务,这一事实得到认同”。截至2022年7月底,中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结了“一带一路”倡议“圈粉”的三大原因:为世界大变局提供应对之道;为沿线国家带来合作机遇;为各国人民带去惠民福利。
巴基斯坦智库亚洲生态文明研究与发展研究所首席执行官沙基尔·艾哈迈德·拉迈评价,中国的发展愿景已经“从国家思维转向全人类思维”。展望未来,中国将加强同各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等可持续发展项目,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