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深化中国与中东地区的合作关系
发布人:付晓涵 发布时间:2022-12-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近期,德国国际政治和安全事务研究所(SWP)等智库的研究成果资料显示,当前中东国家谋求战略自主,展现出对华友好的倾向。与此同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中东地区的稳定与繁荣,也有助于推动中东实现真正的、可衡量的增长,双方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德国智库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东地区带来和平。伊朗和伊拉克两国历史上第一条铁路即萨拉姆奇—巴士拉(Shalamcheh-Basra)铁路线即将完工,该铁路通往叙利亚和黎巴嫩,并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南部走廊的一部分。此外,其他与伊朗断绝关系的海湾国家,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科威特,已经恢复了与伊朗的联系。德国智库认为,如果不是中国明确表示伊朗是大欧亚伙伴关系不可或缺的支柱,在中东发挥着潜在的稳定作用,并且是其运作的关键枢纽,这一突破将是不可能的。
2022年8月,德国媒体就中阿关系作出过判断,即中国正在稳步拓展与中东的关系。多年来,中国与中东的关系一直在加强,中东地区作为中国原材料供应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例如,沙特阿美(Saudi Aramco)不仅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商,而且在推动中国向替代能源转型方面发挥了作用。中国与沙特阿拉伯于2016年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近年来,双方合作范围不断扩大,扩展到能源贸易、基础设施、通信、高科技、工业、金融、交通、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投资。德国智库的相关研究表明,沙特阿拉伯的政治和经济精英越来越认为中国是一个新兴的超级大国。中国的政治模式“避免了政治动荡,并与稳定和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赢得了沙特阿拉伯精英和普通民众的青睐。同时,中国还从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科威特购买能源商品,并在基础设施建设、电信和技术等领域与这些国家开展合作。
无论是德国智库还是德国主流媒体,都较为一致地看到了中东地区的亲华趋势,并且认为这一转向是完全有道理的,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促进了中东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阿拉伯国家之间实现了历史性的谅解、融合与发展。新一代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已经逐渐要摆脱“能源换安全”的桎梏,而开始寻求自己的地区繁荣。第二,一些西方国家将沙特阿拉伯和其他国家用作其地缘政治武器库中的“石油地缘政治”和“创造/部署恐怖主义”的锋利武器的图谋已表明,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几乎没有为碳氢化合物燃料留下任何空间。第三,与中国共同奉行更为明智的能源政策。中国与合作伙伴一起提出了更加理智的能源愿景,沙特阿美表示,“继续确保中国的能源需求仍然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不仅是未来五年,而是未来50年乃至更长时间”。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东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沙特阿拉伯越来越意识到需要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寻求确保实现长期的成功,而非维持短暂生存,“石油地缘政治时代”已经结束。中东地区面临的新现实是致力于实现真正的、可衡量的增长,重点是连通性,即修建铁路和打造工业走廊。石油和其他商品价格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家和人民可衡量的需求的影响,而非投机者的短视推动。显然,正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东地区走上了这条正确的道路。该地区的一些国家认为自己过于依赖西方,而中国正在为其提供多样化和对冲的机会。此外,由于欧美国家给伊拉克、阿富汗和其他国家带来各种冲突,该地区对欧美国家的印象也相当负面,与中国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叙事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基于此,笔者认为中国未来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与中东国家展开合作。一方面,加强双方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占领技术制高点,推进国际制造能力合作,广泛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便利化、核电、航天卫星、新能源、农业、金融等领域。另一方面,中国应继续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推进与阿拉伯国家联盟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的合作。这两个组织在推动中东地区区域一体化进程、维护该地区共同利益、推动成员国政治经济一体化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