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立大坝 初心不改——记“最美三峡人”流域管理中心曹毅
发布人:张羽 发布时间:2023-02-02 来源: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本网讯(孙钰芳)夕阳西下,余辉映照着三峡大坝,一艘货船搭乘三峡升船机徐徐降落,从升船机下闸首开出,沿着引航道顺流而去。看着眼前的景象,三峡集团流域管理中心枢纽管理部主任曹毅感慨道:“三峡升船机是三峡工程的收官之作,把它建造好是一个挑战。对我们团队而言,运行好三峡船闸和三峡升船机这样世界级的大型通航建筑物,同样是一个挑战。”
1992年,曹毅大学毕业,参加过许多通航建筑物建设。“隔河岩两级升船机、高坝洲升船机、汉江王甫洲船闸、三峡临时船闸、三峡永久船闸、三峡升船机、云南景洪水力式升船机、向家坝升船机等通航建筑物,我都参与了建设。”曹毅说。
2012年,三峡船闸首次计划性停航检修,因曹毅对通航建筑物的结构、技术及运行特征比较熟悉,经专家人才引进,他调入三峡集团流域管理中心工作。
万事开头难。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多线多级连续内河船闸,三峡船闸的第一次检修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虽然我参与建设,比较熟悉船闸,但建设施工和检修施工还是有区别。”曹毅说。
第一个困难就是人字门顶升,三峡船闸的人字门被称为“天下第一门”,一扇门宽20米、高38米、厚3米、重900吨,利用左右两扇人字门的开合,船舶得以顺利过闸。船闸检修期间,要先把闸室的水排干,再把人字门顶起来,以对门下的底枢、顶枢、密封条等部件进行检修。在人字门底部四个角各支撑一个液压千斤顶,同时升高,门可被顶起。其难度在于,顶起人字门的高度很高,且四个千斤顶要保持绝对的平稳和同步,误差在40毫米之间,否则门就会倾斜、甚至倒塌。
2012年和2013年,曹毅所在团队分别完成了三峡南线船闸和北线船闸的检修工作。有了一定的检修经验以后,曹毅开始思考怎样实现更安全更高效的船闸检修,组织团队探讨优化检修方案。大家展开充分讨论,与设计生产厂家共同研究,创新研制出三峡船闸人字门同步顶升系统。该系统用电脑控制四个千斤顶的高程和误差,使得人字门顶升所需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明显节省,有效提高了检修效率。同时,在液压千斤顶内设置机械保顶,大大提升了人字门顶升的安全性。
此外,“曹毅创新工作室”16人团队还创造了多空间快速移动式载人升降车等一系列新工装、新工艺,大幅提高停航检修效率;主持完成三峡船闸一二闸首人字门大型陶瓷活塞杆启闭机卧缸的国产化,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主持完成三峡船闸人字门顶底枢密封件国产化,提高了密封件的使用寿命,供货周期缩短为10天,材料价格降至进口密封件价格的五分之一;编制多项升船机运行管理制度及国内首部齿轮齿条爬升式垂直升船机运行管理手册,有效提升了通航建筑物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2016年9月,三峡升船机建造完成,曹毅团队开始承担升船机的常态化运营检修。“那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此前国内大部分升船机都是使用卷扬机的,而三峡升船机是国内第一个齿轮齿条结构的升船机,也是世界最大的升船机。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靠自己在摸索中前行。”曹毅说道。
“运行中总会有想到想不到的问题出现,每次及时修好故障后,我们都会做好总结工作,现在我们从提升升船机性能、做好备件准备、加设应急设备三方面加强管理,做到未雨绸缪,升船机运行工作越来越顺手了。”曹毅说。
而今,曹毅团队实施“大修小修化、小修日常化、化整为零”的检修模式,统筹开展三峡枢纽通航建筑物日常检修、专项修理和计划性停航检修,安全、优质、高效完成了7次三峡船闸计划性停航检修(2012年至今)、2次三峡升船机计划性停航检修(2016年至今),保障了三峡枢纽通航建筑物长期安全稳定运行。三峡船闸年均通航率达94.25%,高于初步设计指标(84.13%)。截至目前,三峡船闸已连续10年过闸货运量破1亿吨,累计过闸货运量近18亿吨;三峡升船机安全通航6年,累计通过旅客50余万人次,过闸货运量突破1000万吨。
回想自己在水利水电事业一线三十多年的工作历程,曹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做这些工作很有意义”。他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做好的,背后是整个团队的付出。把日常工作做好,守护好这条‘黄金水道’,保证它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是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