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

发布人:付晓涵 发布时间:2023-02-24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新年伊始,中国与菲律宾续签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与土库曼斯坦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截至目前,已有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建设成果。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作为面向21世纪的新型合作机制,10年对于共建“一带一路”来说,不过是个开始。今年,中国将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同总结成就、擘画下一个十年蓝图,让这条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更加繁荣、惠及人类的“幸福路”更加宽广。

        在全球性危机中育新机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指出,总体上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没有变,国际格局发展战略态势对我有利,共建“一带一路”仍面临重要机遇。

        “这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大势,是我们坚定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信心所在。中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共建‘一带一路’正在全球性的危机中育新机。”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表示。

        既要坚定共建“一带一路”的信心,也要正视挑战。“虽然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辉煌成果,惠及沿线所有国家,但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变幻莫测,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共建‘一带一路’的下一个十年仍面临诸多挑战。”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主任翟东升如是说。

        万喆对此持相同观点。她对国际商报记者分析,从国际看,共建“一带一路”外部因素日趋复杂,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当前美西方国家追求零和博弈,鼓动“脱钩断链”,全球正面临经济衰退风险,全球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从国内看,中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依然艰巨。

        在高质量发展上开新篇

        过去10年,共建“一带一路”从起初的修路、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工程起步,很快延伸至产业链、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公共领域,“绿色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等建设,实现“一带一路”全方面发展。

        在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翟崑看来,下一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要素仍然是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贸易投资。“同时,共建‘一带一路’应在国内发展和国际推进中不断调试,以适应参与方的新需求新发展。各方都盼望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举办,能够推出适应疫后世界国家发展的协调机制。”

        万喆认为,进一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要义在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应重点从夯实平台、广泛合作、重点区域、新发力点四方面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提高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要素运营配置的能力。

        首先,夯实平台,继续鼓励中国企业通过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加速“走出去”,布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构建“一带一路”内外联通的战略大走廊,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中国形成东西双向、海陆并进多层次多渠道的开放新格局,推动内外循环相互促进。

        其次,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合作,推动各个方面、各路资本形成合力共建“一带一路”。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继续推动经贸往来、人文交流,同时推动多双边自贸谈判,以更加紧密的产业合作、市场融合和人文交流来构建更加顺畅、自主和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再次,抓住重点区域和国家,使共建“一带一路”更加聚焦中国同周边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周边率先形成通畅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RCEP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农产品在贸易、关税等方面的便利化制度安排。继续加快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成立,形成人口超过15亿的巨大区域市场,打造稳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保持高科技领域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相对稳定。

        最后,聚焦新发力点。深入发展“丝路电商”,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构建数字合作格局;推动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加强新能源、节能环保、绿色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将增就业、减贫、农业为重点的民生工程作为优先发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