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故事通过“空中丝路”传递(见证十年,“一带一路”风华正茂②)
发布人:付晓涵 发布时间:2023-08-2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国家由近及远、航线从少变多;合作共赢、机遇满满……10年来,中国架起联通世界的“空中丝路”桥梁,拉近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距离。
一架架航班起落、一拨拨客人出发抵达,“空中丝路”的参与者、保障者们有哪些难忘的故事?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朱利勍:10年飞行“一带一路”相关航线航班近300班
“空中丝路”网越织越密
“最近不仅要飞韩国、新加坡、意大利的航线,还要当教员带新进组的乘务员,挺忙的。”朱利勍看了看表,“两点钟我又要上飞机了。”
作为东方航空的一名乘务长,36岁的朱利勍已度过了17年的飞行时光。“飞远途的航线,一天能有一半的时间在天上”——对于这样的工作强度,朱利勍早已习惯。她向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涉及短程或远程的“一带一路”相关航线航班,10年来她已飞行了近300班。
“这是越飞越远的10年。”朱利勍看到了空中航线最直观的变化。
“起初,我们的国际航线主要是飞往韩国、泰国等附近的一些国家。10年来逐渐扩充了马来西亚、菲律宾、迪拜、捷克等越来越多的国际航线,距离更远、覆盖面也更广。”朱利勍说,“记得首航迪拜时,我心情十分激动,不仅可以‘打卡’一个新国家,还能作为中国民航的‘门面’之一,对外展示中国形象。”
“空中丝路”网越织越密——
中国民航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打造“空中丝绸之路”。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与100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签署了双边航空运输协定,同时与64个国家保持定期的客货运通航,航班总量占中国国际航班总量的60%以上。
东方航空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东航在1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了19个境外营业部,涉及23个通航点。今年以来,东航共执行“一带一路”航线42条,通航“一带一路”沿线18国23个城市,投入航班量1924班,承运旅客24.9万人次(含包机),重点布局韩国、中东、南亚及东南亚市场。
民心相通更热更暖——
云层之上、客舱之中,就是朱利勍的小天地。标准发型、温暖笑容,构成了一如既往的高标准客舱服务。“一直以来,我努力的方向就是带给乘客‘家’的感觉。”朱利勍说。
她对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还记得2021年飞新加坡回上海的航班上,迎客时遇到了一位哭着上飞机的女学生,当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家都很心疼她,就想着怎样才能安慰她。”朱利勍回忆,起飞后,她带着班组成员利用机上资源,动手制作了一个甜品酸奶杯,用机上的折纸做了两个卡通小动物,并在卡片上写了祝福语。“当我们把这些端到那位女生面前时,她一下被我们感动了,并对我们表示了感谢。乘客的感激、笑容带给了我努力工作的动力。”
“一带一路”相关航线的开通,拉近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距离。“作为一名乘务员,我也是中国民航的形象窗口。在国际航班上,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将更好地展现民航形象。”朱利勍说,“如果世界各文明之间能够相互依存、携手并进,那么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我们将会一起发光,照亮未来。”
金钊:亲历国产ARJ21喷气式飞机进入印尼市场
“印尼同事对我们竖起大拇指”
凌晨1点,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多数人已沉沉睡去,金钊却开始了他一天的忙碌。
对航班日常维护检查、管理统计飞机备件和库存……金钊的日常工作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最重要的是细致、负责,不能出一点差错。”他说,“机上这么多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责任,都在我们的肩上。”
“一带一路”带来了什么?金钊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机务经理,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带一路’为各国航空运输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中国与印尼的航空合作日益深化,航线数量不断增加,航空公司的运营能力也得到提升。这不仅为两国游客提供了更多的出行选择,也为印尼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金钊记得,2011年携新婚妻子第一次前往印尼度假时,看到当地机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破旧。2019年,作为东航外派印度尼西亚的机务人员,金钊看到,当地多个机场已进行了改建或正在扩建。“航站楼、跑道和停机位的数量都在增加,餐饮、娱乐区也扩容了不少。”金钊说,“这使得机场能够更好满足当地旅游业的需求,吸引更多国际航班和旅客前往印尼。”
金钊最难忘的是中国国产ARJ21喷气式飞机进入印尼市场。
金钊告诉记者,印尼的TRANSNUSA航空公司是海外第一家引进中国自主研发的国产ARJ21喷气式飞机的航空公司,ARJ21的引入为印尼航空公司提供了一种中等座位容量的选择,使航空公司能更好地满足不同航线和需求的乘客。“参加ARJ21首航仪式时,印尼同事都对我们竖起大拇指,并说:中国真棒!”金钊笑道,“我当时心里也自豪感满满。”
金钊感到,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航空业、旅游业的发展,印尼的就业市场变得更加活跃。“作为一名在印尼工作的外国人,我与印尼同事共事,分享工作经验和技术知识,也学习了他们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金钊告诉记者,他有不少印尼同事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和友谊。“这让我感受到了印尼人民的热情和友好,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融入这个国家。”
从驼铃相闻到班列飞驰,从立柱架梁到联通万里,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更加深了人文交流的‘软联通’。”金钊说。
路德维希:中西融合的“东航那碗面”,登上多个全球航空餐榜单Top1
“中国的味道,可以是世界的味道”
检查食品质量、准备餐点、编写新菜谱……这是今年56岁的德国厨师路德维希的工作日常。从业已40年的他拥有丰富的西餐烹饪经验,在许多国家都留下了工作足迹,却于2018年在上海停住脚步,成为东航一名航食大厨。
从前的星级餐厅主厨,转而研究起了航空餐食,不少人问过路德维希:到底怎么想?
“征服来自世界各地客人的味蕾,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有挑战性、很有趣的事情。我希望让旅客感受到,万米高空之上,也有令人难忘的美食滋味。”路德维希对记者说。
回忆起对中国美食感兴趣的契机,路德维希说:“起初我发现中餐善用蒸汽烹饪,这在西餐里是没有过的,从而引发了我极大的兴趣。对我来说,最难的课本就是传承千年的中国菜,就像是一本舌尖上的百科全书。”
为做出适合搬上航空客舱的面食,路德维希钻进上海弄堂,尝遍各种面食。葱油饼、花卷、灌汤包……“简单的食材能变幻出千滋百味,这完全超乎我的想象。”他说,“中国有个成语叫做众口难调,想要做出令世界各地旅客满意的餐品,口味和服务是最重要的。食材的选择、香料的使用、调料的拿捏……不少课题都要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路德维希所在的东航天厨团队制作的融合中西设计理念的“东航那碗面”荣登美国、新加坡等国际权威媒体全球航空餐榜单Top1,并出现在东航航班、贵宾室和商务区品牌旗舰店,甚至邮轮、中国南极科考船上。
旅客对航空出行体验有更多期待,餐饮、机上WiFi等航空客舱服务不断升级。将美食搬上万米高空,多家航空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做法——
东航加快航空餐食创新迭代步伐,发挥美食的文化纽带作用,推出“赏味节气”系列,通过“知时知味”的概念串联,将传统节气习俗、中华饮食文化深入融合,得到了不少旅客的点赞;新加坡叻沙、西安臊子面、武汉热干面、北京炸酱面等具有当地特色的餐食也受到一致好评。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国航还为旅客准备了精美的节日书签,为旅途增添新意。围绕“健康”“低糖”“低脂”理念,国航调整相应餐食餐谱,结合旅客对酸奶、水果、三明治产品的选择偏好,以“中西合璧·健康营养”的整体设计理念推出经济舱早餐新模式。
“家乡的味道是最有生命力的。中国的味道,也可以是世界的味道。”路德维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