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动集群 产业“焕新”

发布人:代于强 发布时间:2024-07-18 来源:陕西日报记者 苏怡

在榆林,一车车煤炭经过化学反应由黑变白,成为聚丙烯颗粒。从奶茶杯、餐盒到光伏胶膜、电池电解液,琳琅满目的产品背后,是陕西蓬勃发展的煤化工产业;

在西安,基于强大的数字平台和智能化设备,吉利汽车西安制造基地形成一个可以指挥全流程调度的“超级大脑”,实现无人化作业。以“智”争先,陕西从制造迈向“智造”;

在安康,一件件应用于数码相机、扫地机器人的微型步进电机和光学元件产品,让人眼前一亮。通过以商招商,当地引进40余家消费电子企业落户,带动秦巴山区消费电子产业快速集聚;

……

陕西以新模式新产业新动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让产业链在长“个子”的同时,“体形”更好,“体魄”更强。

2023年,陕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产值突破1万亿元,乘用车(新能源)、太阳能光伏等9条产业链产值增速超过两位数,国家超算西安中心、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建成投用……三秦大地焕发新活力。

 

向智 传统产业提质升级

铁臂起伏,乌金滚滚。在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400米深的井下,采煤机以每分钟10米的速度向前推进,66个采煤刀头同时转动,一天开采量高达4.6万吨。

“这是国内首台450米超长工作面智能化采煤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西煤机研究院院长赵书斐表示,去年该设备创造了新的开采纪录。

如今,在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地面调度中心,工作人员只需轻点按钮,就能精准指挥地下的“大块头”高效运转。这座融合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慧矿山,每年开采原煤1300万吨。

与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一样,智慧矿山建设已经成为榆林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标配。全国首批71处智能化示范煤矿中,有13处位于榆林。

向新,向绿,向智。因煤而兴的榆林,正在聚焦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全力推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做强现代能源产业集群。

在陕西,现代能源和装备制造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装配一辆重卡,仅需4.8分钟。在陕汽重卡扩能基地总装车间,地面,无人搬运车往来穿梭;空中,全自动零部件有序输送。

通过构建丰富的“智造”场景,陕汽重卡扩能基地成为我国重卡智能工厂的“样板间”。该基地总装车间团委书记陈菲龙说:“一条生产线可同时装配十多款车型,是国内重卡领域最快的柔性生产线之一。”

从制造到“智造”,带来的不只是效率和产能的提升,还有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以陕汽、法士特、中国西电等为代表的企业,加快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带动陕西智能制造“多点开花”,产业数字化转型初显成效。

立足工业体系完整的优势,陕西持续推动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2023年,陕西新获批3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4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1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省级以上高新区达36个,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近30%。

省工信厅副厅长黄新波表示,将切实落实好“链长制”工作机制,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让陕西工业走上“量”“质”齐飞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向高 新兴产业茁壮成长

一片科技含量满满的玻璃,让中国基板玻璃产业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在咸阳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G8.5+基板玻璃生产线项目智能化车间,秒针每跳动40余次,就有一片又大又薄的基板玻璃“走”下生产线。

G8.5+基板玻璃生产线项目负责人刘琎介绍:“项目规划总投资200亿元,分两期建设。项目一期投资91亿元,具备年产580万片基板玻璃的配套能力,对咸阳打造‘面板+基板’双龙头引领的千亿级电子显示产业集群具有重要作用。”

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咸阳聚焦新材料、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今年一季度,全市GDP同比增长7.9%,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七大支柱工业增速明显,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3.3%。

当前,陕西正处于跨越结构调整阵痛期、新旧动能转换期、转型升级承压期的关键阶段。

面对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任务,陕西充分发挥科教优势,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同时,积极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位于西安的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里,“炽热的太阳”与“蔚蓝的地球”交相辉映。

“善用太阳光芒,创造绿能世界。”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振国表示,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公司不断突破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纪录,今年5月达到27.3%,又一次刷新世界纪录。

近年来,乘着产业向西迁移的“东风”,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续加大在陕投资。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显现,一大批光伏产业上下游重点项目在陕落地。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陕西坚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布局一批旗舰型产业项目,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经过3年“链式”发展,陕西新增太阳能光伏、煤制烯烃芳烃、乘用车(新能源)3条产值规模上千亿元的重点产业链。

今年一季度,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加快,高于GDP增速1.8个百分点。

前不久,陕西印发高水平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重点优势领域,制定“路线图”、明确重点任务。到2025年,陕西将培育壮大10个以上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百亿级产业创新集群。

 

向前 未来产业开辟新赛道

7月2日,走进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陕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厂区,二期扩建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二期厂房预计年内建成投用,届时公司产能将达到目前的6倍以上,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碲锌镉光子计数成像模块制造商。”陕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董秘汤三奇说,公司生产的探测器有一大部分将供应给医疗成像仪器和工业成像设备厂商,是光子计数CT和工业CT等仪器设备的核心部件。

2023年,陕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成为全省光子产业链“链主”企业,有望借助其探测产品在整机中的核心地位,撬动产业聚集,补强、延长产业链。

汤三奇信心满满地说:“近几年,光子产业热度高。公司成为‘链主’企业,受到各方关注,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光子产业是陕西省34条工业重点产业链之一,也是西安市加快建设“双中心”布局的新兴产业。全省95%以上的光子产业链企业集中在西安市。

“目前,西安市已经初步形成光子制造、光子信息、光子传感等产业集群。”西安市工信局电子信息处处长刘婷说,西安市光子产业链规模约200亿元,预计今年产业链规模将超280亿元。

向前行,陕西聚焦自身优势,瞄准光子产业,率先发布“追光计划”。3年来,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光子产业创新生态形成,300余家光子技术企业集聚陕西。

前不久,陕西开启又一轮“追光”新行动。预计到2030年,全省光子企业超过500家,光子芯片园、光子制造园、光子传感园等专业化园区将成为全国领先的光子产业聚集地,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覆盖全产业链条的千亿级光子产业创新集群。

布局未来,陕西积极打造氢能、光子、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增长点,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目前,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链达到6条;汽车制造业势头强劲,光伏产业全国领先,半导体产业、航空产业等产业集群快速崛起。

一批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的产业正在三秦大地茁壮成长。产业“焕新”,有力支撑陕西新旧动能转换,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链、产业集群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