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张志宏:深化改革 创新机制 谋划火炬工作新发展
发布人:中国国际商会 发布时间:2016-06-13
“十二五”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取得重要进展。高成长的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涌现,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已初步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同时,随着国家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基金、技术市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基地、科技金融等一系列政策工具的运用,我国在建设创新创业环境、聚集科技资源、促进技术创新与转化、加强科技和经济结合、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决胜阶段。站在“十三五”新时期新起点,面对新的要求,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己任的火炬工作将如何进行新一轮的战略布局?如何构建更加高精尖的创业服务生态系统?如何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创造发展新优势?围绕上述问题,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记者:“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火炬各项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成绩?
张志宏:“十二五”是科技部火炬中心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科技创新决策部署的重要时期,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阶段,火炬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发展众创空间为着力点,不断完善创新创业载体,大力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迄今为止,我国已有14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46+1”家国家高新区、253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300多家众创空间、11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2688家生产力促进中心、453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71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和培育单位、391家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和43家国家火炬计划软件基地,共同形成了完整的创新创业服务链条,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二是发挥国家高新区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围绕“以升促建”,积极推动国家高新区升级工作,国家高新区数量增加至“146+1”家,进一步优化了国家高新区布局;推动中关村六项先行先试政策向全国推广实施;深入实施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组织实施“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工程”,首批共有23家国家高新区结合自身发展特色开展了示范工程;“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创新型特色园区”三类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国家高新区为重点,深入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加快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着力提升产业整体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强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服务县域经济创新发展。
据统计,2015年纳入统计的146家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25.36万亿元,工业总产值18.59万亿元。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71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内企业1.33万家,集群内企业营业总收入3.74万亿元。2015年,纳入2015年火炬统计的384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实现营业总收入9.12 万亿元。
三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激发科技型企业创新活力。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对促进企业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7.9万家。2015年高企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3%,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的一半以上。截至2014年年底,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共安排中央财政经费326.09亿元,立项5万多项,资助近5万家企业,带动社会资本投入2000多亿元。2015年,财政部、科技部等五部门启动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城市示范工作,15个城市入围首批“两创”示范城市,中央财政给予奖励资金支持。
四是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协同高效。“十二五”期间,我国初步建立了制度、组织和机制三位一体的现代技术市场体系,技术转移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渐趋多元,2015年全国技术交易总额达到9835亿元,同比增长约14.7%。截至2015年年底,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453家,全国区域性和专业性技术转移联盟31家。2015年,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北京)、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深圳)等11家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完成布局,初步形成全国技术转移一体化的格局。
记者:“推动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建设和完善创新创业载体,发展创客经济,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这是刚刚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的一个战略任务。总结“十二五”时期火炬各项工作,您认为在推进创新创业方面,哪些经验是值得推广的?
张志宏:科技部高度重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将此作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工作抓手,从优化政策制度环境、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部署,各地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高举新旗帜,“创业中国”行动在全国实施开展。在“创业中国”行动引导下,中关村率先启动了“创业中国”引领工程,成都启动了“创业天府”行动,上海启动了“创业浦江”行动,青岛、江苏、河南等地也相继打造创新创业品牌行动,集聚吸引创业人才和创新资源。
二是搭建新平台,为创新创业者“牵线搭桥”。2012年起,科技部连续成功举办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近6万家创业企业和团队参赛,促成创业投资近100亿元,银行贷款授信逾200亿元。
三是打造新载体,众创空间蓬勃发展。引导支持众创空间建设,推动众创空间与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园区互联互通,共同构建起更加完善的创业孵化体系。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的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纳入火炬统计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达到2530家,在孵企业超过10万家;众创空间超过2300家,服务的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达12万个。
四是建立新机制,科技金融服务成效显著。2014年起,科技部火炬中心与深交所等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机制,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2.0”。目前,已在中关村、西安、深圳等14个国家高新区举办了科技企业投融资巡回路演,并与12个高新区及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合作推出常态化路演。
五是落实新政策,营造宽松适宜、开放有序的创新创业市场环境。去年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围绕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降低创业门槛、激发创新主体活力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部署。火炬中心积极落实相关文件精神,推动了众创空间享受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创业等鼓励政策的实施,支持地方众创服务平台建设,参与修订《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并承担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的重点任务,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提供政策保障。
加大高新区辐射带动作用
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记者:“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引导创新要素聚集流动,构建跨区域创新网络”。国家高新区在区域创新发展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未来还将做怎样的努力或规划?
张志宏:“十二五”期间,国家高新区积极探索产业协作、品牌共享、园区共建、技术输出、管理模式输出等新机制,有力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2015年,有21家国家高新区占所在城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0%。中关村与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61个地区(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企业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超过8300个,约80%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辐射到北京以外地区。国家高新区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跨区域创业、跨国技术转移日益活跃。
“十三五”时期,国家高新区将继续引导创新要素聚集流动,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构建跨区域创新网络。一是集聚创新要素与平台。培育和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第三方机构等创新要素,引进和建设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型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持续吸引汇聚全球顶尖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功能型平台,建设全球领先的科学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开展前沿性重大科学研究。鼓励企业建立设计创新中心,提高设计创新水平。二是发挥国家高新区的核心载体作用,推进全球高端产业、科技、人才和金融资源在国家高新区集聚,引导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服务等平台与机构发展,建设一批集知识创造、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于一体的高水平基地,在部分领域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创新高地。三是加大高新区辐射带动作用,构建跨区域创新网络。突出国家高新区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将率先形成的先行先试政策、体制机制、发展方式、发展理念向区域推广共享。
深化改革 创新机制
构建新的发展动力系统
记者:针对“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的未来目标,火炬工作将如何谋划新一轮发展和创新,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张志宏:“十三五”期间,科技部火炬中心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部署,坚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围绕“一个核心、三个层面、六项重点任务”的工作思路,为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出新贡献。
一个核心即把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提供支撑服务作为核心任务。
三个层面即从企业和产业培育、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园区发展环境营造三个层面来推进工作。
六项重点任务即:一是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对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研究和实践总结,推动“双创”政策有效落实。依托科技骨干企业和高校院所的科技资源、产业资源、市场资源,促进众创空间专业化发展。继续办好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提升品牌影响力。开展中国创新挑战赛(中国创新大挑战),建立开放创新的众包服务平台,激发全社会力量参与和解决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和区域发展创新需求。
二是以发展高科技、培育新产业为重点,推进高新区创新发展,发挥国家自创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实施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工程;加强园区分类指导,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鼓励探索先行先试政策,推广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深化高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推动高新区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提高全球资源链接和创新辐射能力。
三是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行动”,研究开展技术资本化试点。参与研究启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加快整合构建“国家技术交易网络平台”,实施“技术转移机构提升工程”。
四是完善“众创空间(创业苗圃)—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创业孵化链条,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引导和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差异化发展,着力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培育发展若干运营机制新、服务水平高、盈利能力强的创业服务品牌机构。引导资本机构与创业孵化融合发展,完善由种子基金、股权众筹、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构成的创业投资链条。
五是打造企业成长服务链条,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产业集群(基地)”的发展路径,建立从企业培育到产业发展的服务链条。深入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2.0”。继续深入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长江经济带等重要区域发展战略,推进跨区域跨领域创新型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强化产业创新和城市发展的融合,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促进若干重点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六是研究建立中国众创云平台,为创新创业提供高质量服务。
总的来说,20多年的实践证明,火炬事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基础,但我们必须看到,在新时期,火炬事业也面临着“二次创业”的巨大挑战。火炬工作体系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实现从科技管理到创新创业服务模式的转变,不断提升专业的创新创业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