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长江经济带构建“以带串群”格局
发布人:中国国际商会 发布时间:2016-07-15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为有效落实政策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协作将在现有国家、部内和省际协调机制基础上,建立部省沟通联系机制。近日,工信部正联合相关部委和省市,制定相应的工作机制,并计划采取试点的方式,推进后续工作和相关政策。
业内人士透露,长江经济带的协作将一改过去单纯部级之间联系,省与省之间联系的方式,直接建立省部级联系架构,更有利于上面精神与指导的落地,也将加速各个环节的推进。在此背景下,船舶、航空等有望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产业,上下游将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地方上则是兼顾各地实际情况协调不同省市的发展需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长江经济带将形成中国的经济脊梁,也会进一步加速东部、中部、西部一体化,以及沿着长江经济带的南北进一步一体化。
据介绍,长江经济带是唯一连接我国东中西部的城市带,范围覆盖广,因此,其发展也将以城市群作为主体。包括1个世界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个国家级城市群及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3个地区性城市群,即江淮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和黔中城市群。
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方创琳表示,长江经济带通过贯通东西的黄金水道的主轴带,形成了“以带串群”的“1+2+3”的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新格局。同时,世界级城市群、国家级城市群、地区性城市群将在全球和国家劳动地域分工中承担不同功能与分工。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将充分发挥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的龙头作用,依托沪宁、沪杭甬高新技术产业带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打造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总枢纽;成为拉动长江经济带崛起和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龙头型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强化武汉、长沙、南昌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成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而区域性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方面,将建成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科技教育、商贸物流、金融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打造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与纽带,西部地区重要经济中心。江淮城市群建成国家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门户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则建设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放的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建成我国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核心区。
方创琳认为,城市群将是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的战略核心区和未来增长最具潜力与活力的地区,是长江经济带主体功能区中的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但从目前来看,行政分割是推进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最大障碍。
辛国斌指出,围绕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总体要求,在沿江产业发展中将把结构调整优化、提质增效升级放在突出位置。工信部将集中资源,优先支持长江经济带发展。沿江省市要结合实际,积极行动起来并做好有关工作衔接。
“同时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在现有国家、部内和省际协调机制基础上,建立部省沟通联系机制,加强部省协同联动,完善信息交流共享渠道,集中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辛国斌强调,部、省需按照长江经济带战略总体要求和2016年重点任务,加强协调对接,共同推进。
辛国斌强调,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要发挥自身优势,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与制造强国建设重点任务相结合。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加强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支持沿江地区优先实施示范基地卓越提升计划,打造沿江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另外,大力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依托长三角研发创新优势,鼓励开展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同时,要全面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率先在沿江地区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提升重点行业清洁化生产水平,开展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示范,支持沿江工业企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并积极引导区域产业合理布局。推动沿江产业合理有序转移,探索多种形式的产业转移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