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我国大数据产业呼唤开放共享
发布人:中国国际商会 发布时间:2017-06-09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数字经济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作为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作用日益凸显。
有研究显示,我国的数据总量正在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预计到2020年在全球的占比将达到21%。2016年我国数据中心产业同比增长近40.4%,市场总规模预计达728.7亿元。数据分析、挖掘等技术已在网络社交、电商、广告、搜索等越来越多的业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电信、金融、工业、医疗、交通等行业基于大数据推出了风险防控、信用评价等新型业务和个性化定制、智慧医疗、智能交通等应用示范。政府部门则基于大数据建立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有效地促进了“放管服”改革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的看,利用大数据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公众服务水平,已成为社会方方面面的共识。依据腾讯研究院最近发布的报告,我国数字经济正从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缩小地区差异等多个方面释放巨大红利。
然而,在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迅猛的当下,大数据产业也存在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低,数据价值难以被有效挖掘利用、安全性有待加强等问题。尤其是伴随着大数据热潮,重复建设问题也浮出水面:我国投建了大量数据中心,其中很多中心因为缺乏运营经验而处于闲置状态,鲜有发挥作用;但很多城市仍在花费巨资投建新的数据中心。
“十三五”时期是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中国大数据产业若要更好更快发展,一方面要努力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另一方面需增强政府及企业开放、共享基础设施与数据资源的意识,摒弃“地方保护主义”或“自我保护主义”。为此,工信部应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和基础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区域共享,优先推动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等领域的数据向社会开放。同时应强化数据资源在采集、存储、应用和开放等环节的安全保护,推动电信和互联网数据管理细则出台。
鉴于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创新驱动的主战场,也是大数据的核心应用领域,深化大数据创新应用,对于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两化融合还应深入推进,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等部署,发展工业大数据,研究制定工业大数据发展路线图,支持开发一批工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产品,建设一批工业大数据平台,组织开展行业应用试点示范。同时,发展新兴产业大数据,大力培育互联网金融、基因分析、精准医疗等新业务,提升大数据资源的采集获取和分析利用能力;发展政府和民生领域大数据,在市政管理、减灾救灾、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劳动就业、社区服务等领域全面推广大数据应用,提升政府决策能力、打造民生服务体系。
特别是在推进我国工业大数据应用的过程中,应推进工业大数据标准化工作,健全安全体制机制,完善外部环境。考虑将工业大数据安全纳入信息安全范畴,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国内工业大数据应用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建立应对数据泄露等安全风险的相关预案。
此外,还应不断引导企业需求,帮助企业形成对数据客观、科学的认识。一是帮助企业优化数据源,尤其是对于机器设备、生产线等实时生产数据采集数量、类型、精度以及频率方面,积极弥补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的差距。二是推进企业间和企业内部部门间信息交互、共享和集成,充分发挥数据融合应用价值。三是推进工业大数据应用成熟模式和灯塔式项目建设,形成行业应用推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