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商品危害社会的5种途径

发布人:中国国际商会 发布时间:2017-06-13

    近年来,假冒与盗版商品对全球经济的危害不断加深,其年非法贸易额约为9170亿美元。2015年,电影、音乐和软件的盗版行为造成了2130亿美元的损失。

    假冒商品对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危害显著。国际商会总结了5种假冒商品危害社会的途径,并提出相对的应对方法。

    1.被仿冒者蒙受损失

    购买假冒商品的消费者由于价格原因,通常不会再去购买正品。这意味着正规企业被竞争对手窃取其知识产权。同时,这些仿冒者不支付税款、不遵守市场规则与质量标准。

    此类不公平且不合法的竞争替代了正规合法的商业活动,对消费者、政府和经济增长具有直接的负面影响。近期由国际商会阻止假冒和盗版商业行动(ICC BASCP)发布的《假冒与盗版商品带来的经济影响》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现实,2013年中有价值在4700亿到5970亿美元的正规商业活动被假冒商品所侵占,造成了260万个工作岗位的流失。如不加以控制,到2022年,假冒商品造成的工作岗位流失数量将在420万到540万之间。

    2.用于教育、建设的公共资金流失

    正规企业向政府缴纳营业税、员工所得税等税款,而这些款项很大一部分来自商品的销售额。假冒商品对正规商业活动造成的损失的70%到90%会体现为税收的流失。

    据《报告》估算,全球每年因假冒商品造成的营业税流失约为890亿美元。这意味着政府用于教育、医疗、道路建设等基础性事务的公共资金流入变少。

    3.失去海外投资与创新力

    同样地,假冒商品会对一个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前景造成损害。同时,这个国家吸引创新力量、发展创新枢纽的潜力也会萎缩。FDI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提升生产率和获得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刺激FDI十分重要;缺少执行知识产权保护的手段会极大影响一个国家吸引和保持FDI的能力,尤其是在装备制造业和制药行业这些知识产权敏感度很高的领域当中。

    假冒和盗版商品导致的FDI减少在全球累计达到约1110亿美元。企业并不愿意向一个知识产权可能会被违规利用、盗版商品替代正品的国家或地区投资。此外,FDI带来的其他好处,例如知识和创新的溢出,在假冒猖獗的市场环境中会迅速消失。

    4.犯罪增多

    制售假冒和盗版商品的犯罪行为往往会为其它违法行为提供资金支持。获取更多地资金使犯罪组织更强大,其对社会的危害变得更难以被根除。这会使治安成本增加,甚至是带来人员伤亡。

    BASCAP在2009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假冒商品使全球犯罪率提升至少1%。照此推算,全球每年因此多花费治安费用600亿美元。

    5.严重的健康风险

    由于假冒商品不遵守由政府制定的市场规则与质量标准,使用这些商品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风险。例如,在俄罗斯发生的大量酒精饮品中毒事件,就是被认为由使用了有害原料的假冒商品而导致的。

    在制药行业中,假冒商品很可能含有剂量错误的有效成分,甚至不含有有效成分;这造成了一个对消费者更大的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发展中国家的药物市场中有10%到30%是假冒商品。美国热带医学和卫生学会最近的研究发现,2013年,由于不合格或劣化的抗疟疾药物导致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5岁以下幼儿死亡的人数在12万以上。

    应对方法

    严格执行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是遏制假冒和盗版商品蔓延的基本措施。前文所提及的数字可以使有关政府部门直观地比较法律执行成本和假冒产品带来的经济损失。

    BASCAP与各国的消费者保护机构、国际组织和企业合作,推动实施有效的反假冒和盗版商品战略。BASCAP也是研究知识产权盗用的经济与社会影响的前沿之一。

    BASCAP是《防止海上运输假冒产品意向声明》的最早签署者之一。这项声明号召全球的海运企业和品牌商共同阻止假冒商品通过船只进行运输。ICC鼓励更多品牌商、船只企业和运输服务提供商签署该声明,支持有关工作。


    (翻译自国际商会官网)